包含疎的词语
- 26、精疎: 1.精密和粗疏。
- 27、寖疎:逐渐疏远;逐渐稀疏。
- 28、鸿疎: 清·蒲松龄《三月初一日答杨恩县书》:“南北鸿疎,久失修候,悚息悚息。” 谓通信稀少。
- 29、高疎: 1.亦作"高疎"。 2.高旷貌。 3.犹高简。
- 30、风疎:和风缓吹。
- 31、分疎: 1.亦作"分疎"。 2.辩白;诉说。 3.指一样一样讲清楚。 4.疏远。
- 32、二疎: 1.亦作"二疎"。 2.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受。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
- 33、调疎: 1.谓阴阳调和,鱼水和谐。指男女交欢。 2.凋零稀疏。
- 34、单疎: 谓衣食等物简单而不精致。
- 35、森疎: 1.见"森疏"。
- 36、渠疎: 1.亦作"渠疎"。 2.农具名。即耙。
- 37、戚疎:犹亲疏。
- 38、绮疎: 指雕刻成空心花纹的窗户。
- 39、吸溜疎剌:象声词。
- 40、失溜疎剌:失留疎剌。
- 41、失流疎剌:失留疎剌。
- 42、失留疎剌:象声词。风声﹑水声或物件飘落声。
- 43、阔疎: 粗疏;不严密。
- 44、狂疎: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殿中王旭,京师号为‘三豹’……皆狠戾不轨,鸩毒无仪。体性狂疎,精神惨刻。” 放荡不检;狂放不羁。
- 45、宽疎:亦作“宽疏 ”。稀疏;不严密。
- 46、贱疎: 1.见"贱疎"。
- 47、恢疎: 1.亦作"恢疎"。 2.宽宏;开朗。
- 48、荒疎: 1.见"荒疏"。
- 49、槐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仲文后为东阳,愈愤怨,乃与桓胤谋反,遂伏诛。"后因以"槐疎"为典,谓人应不以迟暮而变节。疎,同"疏"。
- 50、贵疎:谓珍贵而不实用。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