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的词语

  • 76、要不的:亦作"要不得"。
  • 77、一言中的: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 78、一语中的: 见“一语破的 ”。
  • 79、一语破的: 一语破的yīyǔ-pòdì (1)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点破实质 英 hit the mark with a single comment
  • 80、有的没的:谓所有的。
  • 81、依依惜别的深情:《依依惜别的深情》是当代作家魏巍于1958年创作的一篇通讯报告,表现中国人民志军撤离朝鲜时,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 82、英雄的十月:《英雄的十月》是一部作于1950年的报告文学,作者是华山。
  • 83、影射的: 指意中人,情人。
  • 84、雨天的书:《雨天的书》收录五十六篇,是周作人(原名櫆寿)自编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 85、下的: 1.亦作"下的"。 2.舍得;忍心。
  • 86、下的手: 见“下得手 ”。
  • 87、小可的: 寻常的人或事物。
  • 88、小的: 旧时平民、差役对官绅自称之词。 用为仆人对主人辈的自称之词。 小孩子;少年。 旧时对仆从的称呼。
  • 89、新的民主: 词语解释⒈  壁画。墨西哥西凯罗斯作于1945年。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挣脱了手上锁链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的民主的呼唤。整个画面用浓烈的红色,加以独特的透视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 9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词语解释⒈  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江泽民1993年3月31日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认为“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
  • 91、虚的: 1.犹虚实。
  • 92、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周克芹作。1979年发表。许茂老汉有九个女儿。十年动乱中,大女儿因丈夫金东水被批斗,含恨离世。四女儿秀云与造反起家的郑百如离婚后,不愿离开故乡再嫁。1975年,县工作组进村搞整顿,金东水恢复原职,郑百如停职检查。这时,全国又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工作组被迫撤离。作品情节引人入胜,刻画人物细腻,乡土气息浓厚。
  • 9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词语解释⒈  诗歌。艾青作。1937年发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 9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词语解释⒈  毛泽东1963-1965年在起草报告、批示文件中写下的五段文字。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提出了“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向群众的实践请教”,“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等思想。
  • 95、田野的风: 词语解释⒈  原名《咆哮了的土地》。长篇小说。蒋光慈作。1930年发表。矿工张进德和知识分子李杰回到家乡组织农会,打击土豪劣绅。“马日事变”发生后,土豪劣绅卷土重来。张、李又组织武装反抗,李杰在战斗中牺牲,张进德带领农民武装突围,奔向革命根据地金刚山。
  • 96、天上的市街: 词语解释⒈  诗歌。郭沫若作。1921年发表。天上的星星引起诗人的联想,好像天上也有一条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上闲游。作品想像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幻美的追寻。
  • 97、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词语解释⒈  事情总会有终结,热闹场面不会持续太久。
  • 98、团的代表大会: 词语解释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各级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分为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团的基层代表大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团的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职权是审查和批准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全团的工作方针、任务和有关重大事项;修改团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
  • 99、塞维勒的理发师: 剧本。法国博马舍作于1775年。西班牙塞维勒城的阿尔马维华伯爵钟情于贵族小姐罗西娜,而罗西娜被垂涎于她的监护人巴托洛医生严加看管。伯爵听从理发师费加罗计谋,乔装进入罗西娜家与罗西娜成婚。及至巴托洛发觉,罗西娜已成为伯爵夫人。
  • 100、少年维特的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作于年。
  • 拼音de,dí,dì,dī
  • 注音ㄉㄧˊ,ㄉㄧˋ,˙ㄉㄜ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QYY

基本释义

de助词(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11) 同“得”,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12)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13) 另见dí;dìdí副词(1) 确实;实在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4) 另见de;dìdì名词(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3) 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4) 另见de,dídī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