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的词语

  • 101、蛇钻的窟窿蛇知道: 词语解释蛇钻的窟窿蛇知道[ shé zuàn de kū lóng shé zhī dào ]⒈  见“蛇钻窟洞蛇知道”。引证解释⒈  见“蛇钻窟洞蛇知道”。
  • 102、莎菲女士的日记:是现代作家丁玲所创作的一部日记体短篇小说,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
  • 10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 词语解释⒈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包括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通过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 104、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魏巍作。1951年发表。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战士在松鼓峰战斗中,以被汽油弹烧着的身体扑向敌人同归于尽,战士马玉祥从烈火中救出朝鲜儿童以及战士们在防空洞里,边和着雪吃炒面边谈论理想的生动片断,揭示了一个主题,即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 105、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词语解释⒈  欧洲北部山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长约1700千米,宽约200斯堪的纳维亚山脉600千米。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西坡陡峻,直逼海岸,东坡平缓。森林茂密,铁矿丰富。
  • 106、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词语解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sī kān dì nà wéi yà bàn dǎo ]⒈  北欧大半岛。包括挪威、瑞典两国国土。英Scandinavian Peninsula;
  • 107、受伤的野牛:洞穴壁画。发现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属原始社会时期的作品。画中野牛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深埋下,背则高高隆起,显示出因受伤而痛苦不堪的样子。造型基本写实,并带点夸张,显示出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 108、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词语解释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shuō de bǐ chàng de hái hǎo tīng ]⒈  谓说的话虽然动听,但都是骗人的空话。引证解释⒈  谓说的话虽然动听,但都是骗人的空话。引林予 谢树 《咆哮的松花江》第三五章:“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前些日子朝你家串换点苞米面,不但不借给,大姐还在背地说三道四,把我们好顿编排。”
  • 109、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词语解释⒈  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唯物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主张两者统一于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两者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 110、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词语解释⒈  关于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亦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条件的限制。
  • 11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词语解释⒈  毛泽东1963年5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进一步阐明了《实践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强调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112、人生哲学的一课:《人生哲学的一课》是现代作家艾芜所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初载于1932年12月《文学月报》第1卷第5、6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南行记》。
  • 113、人生目的: 词语解释⒈  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指人的生活的最终目的。它要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不同的人生目的。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吃穿两字”,以及某些宗教把人生目的寄托于“来世”、“天国”等等。共产主义者的人生目的是担负自己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为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 114、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英国劳伦斯作于1928年。克利弗·恰特莱爵士婚后不久即在战争中负伤,下身瘫痪,从此精力萎缩,感情贫乏。年轻美貌的恰特莱夫人不堪死气沉沉的生活,与庄园雇工梅勒相爱,终于弃家出走。
  • 115、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 词语解释⒈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116、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 词语解释拳头上走的马,臂膊上立得人[ quán tou shàng zǒu de mǎ,bì bó shàng lì dé rén ]⒈  见“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引证解释⒈  见“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
  • 117、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词语解释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可认识性的基础上,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直观的、消极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 118、年青的一代: 词语解释⒈  话剧剧本。陈耘作于1963年。烈士的后代、老干部的养子林育生于地质学院毕业后不愿到艰苦的岗位上去,为了留在大城市,竟伪造病情证明。最后在烈士父母遗书的感召下,终于迷途知返,立志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 119、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
  • 120、美国的悲剧: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美国德莱塞作于1925年。穷牧师之子克莱德为了摆脱穷困,进工厂当工头。后为了高攀名门,谋杀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女工。时值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双方都抓住这一案件捞取政治资本。克莱德终被判处死刑。
  • 121、面向机器的语言:面向机器的语言(machine-oriented language)是2018年公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
  • 122、面向过程的语言: 针对处理过程,独立于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的语言。设计程序时不必关心计算机的类型和内部结构,只需对解题及实现算法的过程进行设计。如algol、fortran、cobol等语言。
  • 123、面向对象的语言:以对象和对象上的操作进行程序设计的语言。
  • 124、没有不散的筵席:比喻人生的欢聚是短暂的,分离则是难免的。
  • 125、没有说的: 没有说的méiyǒu shuō de (1) 指没有可以指责的缺点 例 这小伙子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真是没有说的 英 be really good;be really fine (2) 指不成问题,没有申说的必要 例 没有说的,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英 it goes without saying;there's no need to say any more about it
  • 拼音de,dí,dì,dī
  • 注音ㄉㄧˊ,ㄉㄧˋ,˙ㄉㄜ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QYY

基本释义

de助词(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11) 同“得”,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12)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13) 另见dí;dìdí副词(1) 确实;实在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4) 另见de;dìdì名词(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3) 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4) 另见de,dídī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