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的词语

  • 126、迷人的海: 词语解释⒈  中篇小说。邓刚作。1983年发表。老海碰子和小海碰子凭着各自的优势到海里探宝,开始由于自负而相互轻视,但在严峻的大自然面前,终于互相理解,亲密合作,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不断寻觅、追求。小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 127、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词语解释⒈  雕塑。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的山洞中。约公元前2世纪希腊阿历山德罗斯作。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左腿自然弯曲,整个下肢被衣裙所遮。袒露的上半身饱满而起伏。尽管双臂残缺,但呈现出优美曲线的躯体仍表现出惊人的完美。
  • 128、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词语解释⒈  力矢量合成的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是:把两个力矢量的始端平移至同一点,再以这两个力矢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由始端所作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矢量的线段。
  • 129、历史目的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历史是某种先定目的的实现过程的理论。是目的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如有的把历史看作由神的旨意所安排,有的把历史看作是“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
  • 130、六十年的变迁: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
  • 131、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词语解释⒈  意大利故事片。米纳罗帕电影公司1945年摄制。罗西里尼、阿米台依编剧,罗西里尼导演,安娜·玛格娜妮主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德国占领军以保护古迹为名,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意大利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德军展开英勇斗争。
  • 132、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词语解释⒈  刘少奇作于1939年7月。编入《刘少奇选集》上卷。共九节。提出革命者要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和学习。修养方法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共产党员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在根本上就是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世界观进行斗争。分析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及其产生的根源和正确处理的方法。
  • 133、龙的: 词语解释龙的[ lóng de ]⒈  妇人的面饰。以黑子点面。相传仙女鲍姑曾于五月五日以艾灼龙女额,后人效之,故曰“龙的”。见明·杨慎《丹铅续录·鲍姑艾》、《丹铅总录·冠服·玄的》。
  • 134、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词语解释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lùn dòng tǐ de diàn dòng lì xué ]⒈  论文名。爱因斯坦著。发表于1905年德国《物理学纪事》第4系列,第17卷上。由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出发,提出时间、空间相对性的崭新概念,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相对论运动方程。牛顿力学只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下的近似。
  • 135、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 词语解释⒈  论文名。作者普朗克。1900年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年会上所作的论文报告。介绍对热辐射的系统研究,发现为了得到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份的,只能取最小能量的整数倍,该最小能量值叫能量子。该报告为量子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 136、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 词语解释⒈  报告文学。黄钢作。1939年发表。“开麦拉”是英语camera的音译,意为摄影机。作品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性的“电影镜头”和一些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了汪精卫叛国投敌前的种种表演,揭露其在“优雅”和“热情”的外衣中所包藏的丑恶灵魂。
  • 137、苦难的历程: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苏联阿·托尔斯泰作于1921-1941年。包括《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三部。名医之女卡嘉和达莎分别嫁给贵族军官罗欣和工程师捷列金。十月革命后,罗欣不听卡嘉劝阻投奔白军,捷列金成为红军指挥员,达莎却与丈夫分手。后罗欣转变立场,达莎也对革命有了认识。最后这两对夫妻走过各自的苦难历程重又团聚。
  • 138、卡拉尔大娘的枪: 词语解释⒈  剧本。德国布莱希特作于1937年。西班牙内战时期,某渔村青年纷纷上前线。卡拉尔大娘因丈夫在反对佛朗哥的斗争中战死而害怕战争。她把丈夫用过的枪藏起来。不料大儿子遭佛朗哥军队枪杀,卡拉尔大娘终于觉醒,立即把枪支交给弟弟和小儿子,自己也拿了一支,一起投入战斗。
  • 139、可爱的中国: 词语解释⒈  散文。方志敏作。1935年发表。作者假托一位名叫祥松的人在长江轮船上的见闻,揭露帝国主义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深切盼望可爱的母亲--祖国能早日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140、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苏联高尔基作于1925-1936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克里姆是个极端个人主义分子,卑怯猥琐,精神空虚。他仇视革命却企图投机,成为奸细,最终在群众游行中被打死。与之相反,革命家库图佐夫则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的事业。
  • 14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词语解释⒈  恩格斯作于1884年3月至5月。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明确提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种自身繁衍的两种生产理论,揭示家庭、私有制和阶级形成的规律,论述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 142、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 词语解释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 jià chū mén de nǚ,pō chū mén de shuǐ ]⒈  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引证解释⒈  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 143、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词语解释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jià chū qù de nǚ,pō chū qù de shuǐ ]⒈  谚语。旧谓女子出嫁后一切归属夫家,不再与娘家有任何干系。引证解释⒈  谚语。旧谓女子出嫁后一切归属夫家,不再与娘家有任何干系。引《红楼梦》第八一回:“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语説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孽海花》第二二回:“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你倒怕了他!我告诉你説,一个女娘们,只要得夫心,得了夫心,谁也不怕。”沙汀 《在祠堂里》:“老实说,原早就不该让他俩母子搬来!常言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亦作“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只有你们家姑娘,崽都生了,还有这副脸回娘家长住。”
  • 144、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词语解释⒈  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与苦衷。
  • 14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词语解释⒈  游记。朱自清作。1924年发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
  • 146、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词语解释⒈  油画。俄国苏里柯夫作于1878-1881年。以1698年近卫军反对彼得大帝的史实为题材。画面以临刑前的近卫军与亲人诀别的场面为中心,并对冷酷无情的彼得大帝及外国公使作了真实的描绘。作品手法写实,色调与构图力图表现悲壮主题。
  • 147、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
  • 148、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词语解释⒈  诗剧。英国雪莱作于1819年。取材于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因从天上偷火给人类,被宙斯锁在悬崖上,每天有天鹰啄食他的心,历三千年。他不悲泣,也不向宙斯求饶。最后,宙斯被沉入地狱,普罗米修斯终于得到解放。
  • 149、绞刑架下的报告:《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创作的纪实文学。
  • 150、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词语解释⒈  油画。佛兰德斯鲁本斯约作于1618年。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与丽达所生的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刻斯,合伙抢劫迈锡尼王吕西普的两个女儿为妻的故事。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空间,人和马的交错动势,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
  • 拼音de,dí,dì,dī
  • 注音ㄉㄧˊ,ㄉㄧˋ,˙ㄉㄜ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QYY

基本释义

de助词(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11) 同“得”,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12)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13) 另见dí;dìdí副词(1) 确实;实在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4) 另见de;dìdì名词(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3) 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4) 另见de,dídī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