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的词语

  • 176、出头的椽子先烂:比喻爱出风头的,最易招惹到麻烦。
  • 177、从镰仓带回的照片: 词语解释⒈  散文。巴金作。1961年发表。一张从日本镰仓带回的照片,使作者回忆起在日本访问时与女作家有吉佐和子的一席谈话,叙说原子弹给广岛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日本人民为争取和平、反对战争所作的斗争。作品情思饱满,文笔活泼。
  • 178、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词语解释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bài huài le hè dé lái pù de rén ]⒈  短篇小说。美国马克·吐温作于1899年。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
  • 179、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词语解释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bān shí tou zá zì jǐ de jiǎo ]⒈  比喻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英be 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国语辞典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bān shí tou zá zì jǐ de jiǎo ]⒈  比喻自找麻烦或弄巧成拙。也作「搬石头打自己的脚」。例如:「早知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件事我一定不做!」
  • 180、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词语解释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 ]⒈  谓原想打击别人,结果弄巧成拙,害了自己。引证解释⒈  谓原想打击别人,结果弄巧成拙,害了自己。引毛泽东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是 中国 人形容某些蠢人的行为的一句俗话。”成语解释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181、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词语解释⒈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约作于公元前466年。天神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上火种送给人类,触怒主神宙斯,被钉在高加索悬崖上。他不为所屈,最后在暴风雨中随悬崖坠入深渊。
  • 182、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词语解释⒈  篇名。李大钊撰。1918年11月载于《新青年》。文章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 183、阿拉伯的劳伦斯: 美国故事片。霍里逊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1962年联合摄制。罗·博尔特编剧,大卫·里恩导演,彼·奥图尔、亚·吉尼斯主演。1916年,在开罗的英国驻军劳伦斯中尉,奉命协调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不和,并指挥阿拉伯人袭击土耳其驻军,被阿拉伯人尊为英雄。后因到大马士革调解失败,被调回英国。
  • 184、爱美的: 指业余爱好者。[法amateur]
  • 185、有的:[ yǒu dì ] :犹言所有的;尽着。 [ yǒu de ] :全体中的一部分。
  • 186、志摩的诗:诗集。徐志摩作。1925年出版。收诗五十五首。作品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热情,也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形式活泼,节奏明快,注重音乐的美和诗句的格律化。其中名篇有《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颗明星》、《沙扬娜拉》等。 
  • 187、雅的一踏: 是一句方言。指程度,形容一个人很文雅,程度比较深,多为贬义,目前广泛在网络流传,成为2011年既“神马浮云”后的又一个新型的非主流的词语。
  • 188、盛大的: shèng dà,是 规模大,仪式隆重的意思。
  • 189、微的:指婴儿双目稍具视力。
  • 190、天杀的:詈词。犹言该死的。
  • 191、说不的: 1.不说。 2.免不了。
  • 192、说话的: 1.说书人的自称。
  • 193、士的:英语stick的音译。手杖。
  • 194、使的: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 195、使不的: 1.亦作"使不得"。 2.犹言无须;不可以。常用为劝阻之词。 3.谓不能使用。
  • 196、省的: 省的shěng de (1) 避免发生某种情况;以免 例 你就住在这儿吧,省的天天来回跑 英 avoid (2) 亦作“省的”。记得,知道 英 remember
  • 197、省不的: 1.不懂得,不明白。
  • 198、生的:'生的米突'之省。即厘米。
  • 199、散散的:谓无定向。
  • 200、目的: 目的mù dì 1.  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 例 最终的目的。 英 purpose; aim; goal; objective; 2.  奋斗的目标。 例 目的在于完全掌握这门学科。
  • 拼音de,dí,dì,dī
  • 注音ㄉㄧˊ,ㄉㄧˋ,˙ㄉㄜ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QYY

基本释义

de助词(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11) 同“得”,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12)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13) 另见dí;dìdí副词(1) 确实;实在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4) 另见de;dìdì名词(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3) 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4) 另见de,dídī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