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皆的词语

  • 51、人尽皆知: 一定范围内的人都知道了。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了。
  • 52、子皆豚犬: 出自吴历。
  • 53、世人皆知: 指很多人都知道。
  • 54、国人皆曰可杀: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
  • 55、易地则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 56、玉石皆碎:犹玉石俱焚。
  • 57、一座皆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58、一坐皆惊: 见“一坐尽惊 ”。
  • 59、须发皆白:胡须和头发全部变白,一般形容年龄已高,或表示压力大或心事烦琐,焦愁不堪。
  • 60、五蕴皆空: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 61、投刃皆虚:后因以'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 62、啼笑皆非: 啼笑皆非tíxiào-jiēfēi (1) 啼哭不得,也嘻笑不得。比喻处境极其难堪 英 not know whether to laugh or cry;be between tears and smiles
  • 63、所在皆是: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 64、所向皆靡: 见“所向披靡 ”。
  • 65、四海皆兄弟:四海:指全国。皆:都,全。指全国的人都亲如兄弟。
  • 66、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sìdà-jiēkōng (1) 佛教术语,指世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英 all space-directions are void
  • 67、人人皆知:所有的人都知道。
  • 68、全民皆兵: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69、前功皆弃: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70、满盘皆输: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 71、路人皆知: 路人皆知lùrén-jiēzhī (1) 比喻人人都知道 英 be known to all;everybody knows
  • 72、六经皆史: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首倡于元·郝经,清·袁枚亦主此说,至章学诚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
  • 73、举世皆知: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74、尽人皆知: 尽人皆知jìnrénjiēzhī (1) 所有的人都知晓。极言涉及面之广 例 学如逆水行舟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英 be known to all
  • 75、皆除: 皆除jiēchú (1) 在一个林区内采伐全部木材 英 clear-cut
  • 拼音jiē
  • 注音ㄐㄧㄝ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XXRF
  • 五行

基本释义

副词(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2) 同本义皆,俱词也。——《说文》百堵皆兴。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予及汝皆亡。——《书·汤誓》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十里皆平原(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4) 通“偕”;一同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宫中皆恸哭。一时皆下。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予及女皆亡。——《书·汤誓》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