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盗的词语
- 276、盗窃公行: 1.见"盗贼公行"。
- 277、盗源: 1.亦作"盗源"。 2.盗贼发生的根源。
- 278、盗跖之物: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 279、盗寇:犹盗匪。
- 280、盗夸:犹盗魁。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财皆盗夸也。"魏源本义:"盗夸《韩非子》作'盗竽'。案:古韵虞﹑麻通用,则'竽'﹑'夸'皆协韵。《说文》'竽'﹑'夸'皆亏声。盖篆文'于'作'亏',是以形近致误。"高亨正诂:"'夸'﹑'竽'同声系,古通用。据韩说,盗竽犹今言盗魁也。竽以乐喻,魁以斗喻,其例正同。"一说,强盗为服饰以夸于人。河上公注:"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也。"参见"盗竽"。
- 281、盗骊: 1.古代传说周穆王八骏之一。颈细,色浅黑。 2.泛指良马。
- 282、盗不过五女门:谓家有五女,教养遣嫁必致家贫,故盗不往。
- 283、盗钟掩耳:后以'盗钟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284、盗泉: 盗泉Dào Quán (1) 泉水名称,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英 Dao spring
- 285、盗贼: 盗贼dàozéi (1) 强盗和小偷总称 例 盗贼亭武起,问谁多穷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英 robber;bandit;embezzler;thief
- 286、盗跖:1.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的领袖。名跖,一作跖,"盗"是当时统治者对他的贬称。2.盗贼或盗魁的代称。
- 287、盗道:《庄子.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后以"盗道"指盗贼的手段﹑方法和道德。
- 288、盗亦有道:道:道理,准则。指盗贼也有做盗贼的一套准则。
- 289、盗党: 1.亦作"盗党"。 2.盗贼党羽;盗徒。
- 290、盗簒: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
- 291、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
- 292、篡盗: 1.篡权盗位。
- 293、鼠窜狗盗: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 294、盗辞:盗贼的供辞。
- 295、盗船: 1.盗贼用于劫掠的船只。
- 296、穿窬之盗:穿:挖墙壁。窬:通“逾”。盗:小偷,窃贼。钻洞和爬墙的盗贼。也指偷窃行为。
- 297、潢池盗弄: 见“潢池弄兵 ”。
- 298、盗臣: 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 2.叛臣;簒夺之臣。 3.盗名欺世的官吏。
- 299、陈寔遗盗:《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 300、盗钞:犹盗劫。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1
- 繁体盗
- 五笔UQWL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2) 同本义盜,私利物也。窃货曰盗。——《荀子·脩身》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4) 抢掠劫持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8) 私通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名词(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副词偷偷地,暗中地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