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盗的词语
- 226、盗贩: 1.非法贩卖。 2.指非法贩卖之人或非法贩卖之事。
- 227、盗魁: 1.盗贼首领;大盗。 2.指取富贵或名位不以其道者。
- 228、盗卖: 盗卖dàomài (1) 盗窃财物并出卖 英 steal and sell;ill-gotten property
- 229、盗火: 1.亦作"盗火"。 2.盗贼所放的火。 3.窃取火种。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因此触怒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但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
- 230、盗军:谓营私舞弊以乱军。
- 231、盗掘:亦作'盗掘'。犹盗发。
- 232、盗决:私自开通水道;非法决裂堤岸。
- 233、盗截:非法截留。亦指非法截留的财物。
- 234、盗法: 1.盗律。
- 235、盗兵: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 2.叛乱之兵。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 236、盗税:逃避纳税。
- 237、盗匿: 1.盗窃藏匿。
- 238、盗例:《谷梁传.哀公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后以"盗例"指《春秋》书盗的义例。
- 239、盗薮: 1.亦作"盗薮"。 2.强盗聚集的地方。
- 240、盗粜:非法出卖(粮食)。
- 241、盗侠: 1.侠义之盗。
- 242、盗虚: 1.窃取虚名。
- 243、盗主:指盗窃主人财物罪。秦律规定盗窃主人财物罪处以黥为城旦之刑。
- 244、盗憎: 1.见"盗憎主人"。
- 245、盗幸:获得的谦辞。
- 246、盗用: 盗用dàoyòng (1) 挪用(如交某人保管的财物) 例 盗用一笔信托基金 英 embezzle;usurp
- 247、盗目:盗贼头目。
- 248、盗边:侵犯边境。
- 249、盗警: 1.亦作"盗警"。 2.谓发生盗贼劫掠事件。
- 250、盗金: 1.《淮南子.泛论训》:"齐人有盗金者,当市繁之时至掇而走,勒问其故曰:'而盗金于市中何也?'对曰:'吾不见人,徒见金耳。'"后用为自欺欺人的典实。 2.《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后用为无端见疑的典实。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1
- 繁体盗
- 五笔UQWL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2) 同本义盜,私利物也。窃货曰盗。——《荀子·脩身》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4) 抢掠劫持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8) 私通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名词(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副词偷偷地,暗中地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