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睹的词语

  • 26、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 27、目睹: 目睹mùdǔ (1) 眼见;亲眼所见 例 死伤情况不堪目睹 英 see with one’s own eyes (2) 亲眼看见 例 这桩事故是许多渔夫目睹的 英 witness
  • 28、面面相睹:相视无言。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
  • 29、窥睹:观看;观察。
  • 30、见睹:见到。
  • 31、记睹:犹心目。
  • 32、回睹: 1.回头看。
  • 33、观睹: 观看。
  • 34、耳闻不如目睹:亦作"耳闻不如目亦作"。
  • 35、耳闻目睹: 耳闻目睹ěrwén-mùdǔ (1)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例 耳闻目睹,司空见惯 英 what one sees and hears
  • 36、洞睹:犹洞察。
  • 37、阿睹:这﹐这个。
  • 38、一睹尊容:表示想要看一眼别人样子的意思。
  • 39、一睹为快:以能够看一眼为快乐。
  • 40、一睹芳容: 形容某人急切想看见女子美好的容颜。
  • 41、一睹风采: 来看一看他人优雅的神采。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42、披云雾睹青天: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43、先睹为快: 先睹为快xiāndǔ-wéikuài (1) 以先看到为乐事。形容渴望看到的心情 例 考此物产于广东雷州,苏人目所未经,咸欲先睹为快,于是园门为破矣。——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 英 consider it a pleasure to be among the first to read
  • 44、目睹耳闻:  亲眼看见,亲耳听见。
  • 45、开雾睹天:比喻使人豁然开朗。语本汉徐干《中论.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 46、骨睹犀:即骨咄犀。
  • 47、重睹天日: 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 48、不睹是: 昧心负义。
  • 49、不睹事:1.亦作“ 不睹事 ”。 糊里糊涂;不更事。 元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俺孩儿,好寃屈,不睹事,下牢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士肃 听罢道:‘那里这样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2.不晓事,任性妄为;不识时务。 元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三折:“不睹事撞入咱阵里,你正是有路无归。”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甚的是软款温存,硬打捱强为眷姻,不睹事强谐 秦晋 。” 明无名氏 《打董达》第二折:“不由我忿怒,拳着处,血模糊。你可也不睹事 班 门学弄斧。”3.昧心负义。 元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他是个不睹事的乔男女,你便横枝儿待犯些口舌,那厮敢平地下锹撅。” 元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好模样,歹做出,不睹事,要休书。”
  • 50、睹微知着: 看到事物的细微迹兆,就可认识其实质和发展。
  • 拼音
  • 注音ㄉ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HFTJ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2) 同本义睹,见也。——《说文》圣人作而万物睹。——《易·文言传》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秋水》云霞明灭或可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3) 又如:有目共睹;睹睐(看见;发现);睹闻(亲见亲闻);睹始知终(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睹记(见闻与记忆)(4) 察看赵简子将袭 卫,使 史默往睹之。——《吕氏春秋·召类》(5) 又如:耳闻目睹;秋毫必睹(6) 明白;懂得不务深迂而难睹。——《论衡》(7) 又如:睹事(懂事,明晓事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