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碑的词语

  • 26、峄山碑:秦碑名。
  • 27、遗碑:指前代遗留之碑;古碑。
  • 28、遗爱碑:颂德碑。旧时为颂扬官员德政而所立的碑。
  • 29、赝碑: 1.仿古的碑文。
  • 30、玄秘塔碑: 唐碑。
  • 31、羊碑: 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 32、羊公碑: 1.见"羊碑"。
  • 33、岘山碑: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山碑"。
  • 34、岘首碑:晋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岘山,故于岘山立碑纪念,称"岘首碑"。
  • 35、衔碑:含悲的隐语。碑,音同"悲"。
  • 36、下马碑: 见“下马牌 ”。
  • 37、无字碑: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2.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 38、卧碑:明洪武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清顺治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 39、魏碑: 魏碑wèibēi (1) 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英 tablet inscription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81)
  • 40、韦丹碑:韦丹,字文明。唐京兆万年人,为江西观察使,政事卓然,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元和时称治民第一。宣宗时﹐乃诏观察使纥干臮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见《新唐书.循吏传.韦丹》。后因以"韦丹碑"为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典故。
  • 41、琬碑:石碑的美称。
  • 42、头陀碑: 指北齐·王屮所著《头陀寺碑文》。
  • 43、天发神谶碑:一名《天玺纪功碑》。三国吴碑刻。公元 年镌立于建业 今江苏南京 。因断为三截,俗称“三段碑”。相传为皇象所书。笔意在篆、隶之间,锋棱劲健有威。
  • 44、唐蕃会盟碑: 碑名。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
  • 45、棠棣碑: 1.谓兄弟碑。歌颂唐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功德的石碑。
  • 46、俗谚口碑: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 47、颂德碑:《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 48、四面碑:《颜氏家庙碑》的别称。
  • 49、四绝碑: 《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
  • 50、双兔碑: 1.碑名。《魏书.尒朱荣传》﹕"初﹐荣之将讨葛荣也﹐军次襄垣﹐遂令军士列围大猎。有双兔起于马前﹐荣乃跃马弯弓而誓之曰﹕'中之则擒葛荣﹐不中则否。'既而并应弦而殪﹐三军咸悦。及破贼之后﹐即命立碑于其所﹐号双兔碑。"后用为典实。
  • 拼音bēi
  • 注音ㄅㄟ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DRT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2) 竖石碑,竖石也。——《说文》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3)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释名·释典艺》有碑仆道。——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载其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4) 又如:楔形碑;碑文;碑记;石碑;丰碑;界碑;路碑;墓碑;里程碑(5) 碑文,文体的一种 。如:碑拓(碑刻的拓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