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社的词语

  • 51、社会劳动: 词语解释⒈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与“私人劳动”是一对矛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社会分工又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并在商品出售后才表现为社会劳动。
  • 5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的制度。
  • 53、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
  • 54、社会集团购买力: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指社会为保护、增进全体成员的健康所投入或消耗的经济资源。
  • 55、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 56、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 5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词语解释⒈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通过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商品经济形式。其特点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调节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推动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 58、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词语解释⒈  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它要求社会对个人及人们相互之间关心和同情,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并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对以往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 59、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词语解释⒈  也称“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属于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如工厂、矿山、铁路等国有企业。与工业大生产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
  • 60、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
  • 6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词语解释⒈  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内容包括文化方面和思想方面,前者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后者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
  • 62、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从所有制性质角度界定的一个概念,即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国有、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经济前进。
  • 6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词语解释⒈  简称“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初,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中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运动延续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为止。这次运动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 64、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词语解释⒈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简称。生产资料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如生产合作社、乡镇企业等。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65、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词语解释⒈  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规律。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因而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而满足人民需要的手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自身的积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高度技术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遵循这一规律的要求,就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 66、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集体所有的形式。
  • 67、社会主义工业化: 词语解释⒈  变落后的农业国家为社会主义工业国家。最先由斯大林根据列宁主义原理提出。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规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要实现的工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继续和发展。
  • 68、社会主义法制:通常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法制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基本原则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律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 6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词语解释⒈  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即不发达阶段。始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止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在这一阶段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
  • 70、社会主义道德: 词语解释⒈  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相适应的社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它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以五爱为基本道德规范。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励人民发扬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倡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并提倡为了人民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公而忘私,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 71、社会制度: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社会制度还包括由经济制度所决定,并为它服务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中的各种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体现着不同的社会性质。
  • 72、社会意识形式: 词语解释⒈  自觉的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大部分。非意识形态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和形式逻辑等。
  • 73、社会活动: 职业以外的集体活动,如党团活动、工会活动、学会活动等。
  • 74、社会化:指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个人学习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二指社会按其文化价值标准把一个新生儿培养、教化并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分子的过程。内容包括生活技能、社会价值、道德规范、理想目标以及预期的社会角色的教育和培养。
  • 75、社会和平主义: 词语解释⒈  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考茨基为主要代表。抽象地宣扬和平。在阶级压迫还存在的时候,反对任何战争,实质上是反对进步的正义战争,以维护帝国主义制度。
  • 拼音shè
  • 注音ㄕ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YF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2) 同本义社,地主也。——《说文》共工之子 句龙为社神。——《春秋传》社,土也。——《论衡·顺鼓》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3) 又社者,土地之神也。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4)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5) 土地之神的神主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6) 祭祀社神之所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7)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8)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9) 集体性组织;团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10)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11)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 又如:春社;秋社(13) 机构(14)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15)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动词(1) 祭祀社神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2)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