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祀的词语
- 126、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
- 127、祀姑:古代旗帜名。
- 128、祀贡: 1.诸侯向帝王入贡的祭品。古代九贡之一。
- 129、供祀:谓供给祭祀。
- 130、郊祀歌:乐府歌曲名。《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 131、格祀: 1.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
- 132、覆宗灭祀:宗:祖庙。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庙。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
- 133、祔祀: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 泛指配享,附祭。
- 134、附祀:配享﹑从祀。
- 135、祀奉:祭祀供奉。
- 136、奉祀:祭祀。
- 137、封祀: 封禅。
- 138、丰祀: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 139、废绝卫祀: 废绝卫祀指的是秦二世胡亥将卫君角废为庶人,卫绝祀,卫国灭亡。
- 140、房祀: 1.亦作"房祠"。 2.祠堂,庙宇。
- 141、燔祀:焚柴祭祀。
- 142、黩祀:犹黩祭。
- 143、典祀:按常礼举行的祭祀。
- 144、禘祀:犹禘祭。
- 145、登祀:奉祀﹐祭祀。
- 146、祀祷: 1.祭祀求福。
- 147、祷祀:有事祷求鬼神而致祭。
- 148、从祀:犹配享,附祭。陪祭。
- 149、祠祀: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
- 150、次祀: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
- 拼音sì
- 注音ㄙˋ
- 笔划7
- 繁体祀
- 五笔PYNN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2) 同本义祀,祭无已也。——《说文》祀,国之大事也。左传·文公二年》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3) 一说指祭祀地神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4) 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必祝之。——《战国策》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5) 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献);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帜名)名词(1) 祭神的地方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礼记》(2) 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3) 世,代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4)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惟十有三祀。——《书·洪范》(5) 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祀,国之大事也——《左传》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