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禅的词语
- 1、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 2、二禅:佛教术语,巴利语pathama-jjha^na。
- 3、茶禅: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
- 4、一切行禅:大乘之一切行法皆含摄于禅定中
- 5、饮食禅: 从吃饭饮食中学禅。
- 6、五种禅: 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7、三种禅: 泛指佛教的三种禅,根本味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
- 8、口头禅: 口头禅kǒutóuchán (1) 本指不明禅理,而袭取佛家现成套语润饰其言词。今泛指某人言谈间所爱用的习惯语,又叫口头语或口头语儿 英 cant;cliche;pet phrase
- 9、坐禅: 坐禅zuòchán (1) 僧尼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例 高台坐禅 英 sit in meditation
- 10、中禅: 亦作“中禅”。 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泛指汗衫。
- 11、学禅:犹学佛。
- 12、相禅: 1.亦作"相嬗"。 2.相演变;相转化。
- 13、五禅: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 14、文字禅: 1.用诗文阐发的禅理。
- 15、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
- 16、四禅:佛教语。即四禅定。
- 17、世禅:世代传授。
- 18、三禅: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
- 19、情禅: 1.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 20、内禅: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晋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 21、行禅:佛教语。谓打坐静修。
- 22、趣禅: 1.谓参禅向佛。
- 23、出禅:犹出定。
- 24、缘水禅心:指世缘如水之清淡,内心如修禅般坦然。
- 25、四禅定: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禅天'。
- 拼音chán,shàn
- 注音ㄔㄢˊ,ㄕㄢˋ
- 笔划12
- 繁体禪
- 五笔PYU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chán动词(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shàn)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名词(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3) 另见shànshàn动词(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2) 同本义禅,祭天也。——《说文》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4) 让位(5) 帝王让位给他姓遂禅之。——《书·尧典》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9) 传授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11) 引申为继承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12) 〈形〉 通“殚”。尽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13) 通“擅”。独断专行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14) 另见chán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