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禅的词语

  • 126、禅士:犹禅人。
  • 127、禅室:犹禅房。佛徒习静之所。
  • 128、白足禅师:即白足和尚。
  • 129、诗禅: 1.诗中隐含的禅理。亦指隐含禅理的诗。 2.诗道与禅道的并称。
  • 130、禅僧:和尚。
  • 131、白足禅僧:即白足和尚。
  • 132、入禅:犹入定。
  • 133、禅人: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
  • 134、禅让: 禅让shànràng (1) 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英 abdicate and hand over the crown to sb.
  • 135、禅让制: 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 136、四禅比丘:佛教指出家得度、在远离聚落和城邑的闲静处修行、受具足戒的男子。
  • 137、辞请禅令: 辞请禅令出自《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 138、禅和气:僧侣习气。
  • 139、老婆禅: 佛教语。谓禅师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
  • 140、偏禅:古代的半袖衫。
  • 141、禅袍:僧衣。
  • 142、禅念:谓寂静之念。
  • 143、禅絮沾泥: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 144、南禅寺: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内无柱,只用两根通长的四椽栿承载着上部屋架。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古的木构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狮等都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1974年进行了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5、禅衲: 1.僧衣。 2.以指僧人。
  • 146、默照禅: 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
  • 147、禅魔:谓迷禅若魔。
  • 148、禅波罗蜜:得寂静已不住
  • 149、禅门: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 2.指佛教。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
  • 150、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禅。形容入神的样子。
  • 拼音chán,shàn
  • 注音ㄔㄢˊ,ㄕ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YUF
  • 五行

基本释义

chán动词(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shàn)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名词(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3) 另见shànshàn动词(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2) 同本义禅,祭天也。——《说文》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4) 让位(5) 帝王让位给他姓遂禅之。——《书·尧典》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9) 传授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11) 引申为继承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12) 〈形〉 通“殚”。尽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13) 通“擅”。独断专行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14) 另见chá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