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秫的词语

  • 1、陶秫:指高粱。
  • 2、陶令秫: 1.高粱。因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 3、蜀秫:即蜀黍。
  • 4、黍秫:黍和秫。子实都具黏性,可酿酒。
  • 5、种秫田: 比喻自酿酒,形容自给自足。
  • 6、早秫酒: 见“早禾酸 ”。
  • 7、秫田:种稙黏粟之田。
  • 8、秫黍:高粱。
  • 9、秫谷: 1.黍米。
  • 10、秫秫: 秫秫shúshu (1) 〈方〉指高粱 英 sorghum
  • 11、秫酒:用秫酿成的酒。
  • 12、秫櫱:制酒用的糯黍与曲。
  • 13、酿秫:谓用秫黍酿酒。
  • 14、秫米: 秫米shúmǐ (1) 高粱米粒 英 husked sorghum
  • 15、元亮秫:晋陶潜字元亮,性嗜酒,尝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以指隐者所耽之酒。
  • 16、秫稭:高粱秆。
  • 17、秫秸: 秫秸shújiē (1) 摘了穗的高粱杆 英 sorghum stalk
  • 18、秫秸秆: 去掉穗和叶子的高粱杆。
  • 19、秫秸杆: 秫秸秆是指去掉穗的高粱杆。外表光滑而坚硬,里面充着瓤软而轻。在农村经常被用作做席来盖房子,其顶端链接穗的部分因为比较细还经常做一些秫秆的篓,比竹子做的轻便。
  • 20、秫缝: 1.用长针缝纫。谓针线粗拙。
  • 21、秫稻:为禾本科 Gramineae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
  • 22、稻秫:稻及稷之黏者。
  • 23、丹秫: 古代用作染料的赤粟。
  • 24、秫绌:谓妇女针线缝工的粗劣。
  • 拼音shú
  • 注音ㄕ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SY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从古文术,加禾。本义: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2) 同本义秫,稷之黏者也。——《说文》稻黍秫稷粟麻秔。——《急就篇》染羽以朱湛丹秫。盖有赤白二种。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秫亦胡秫。——《考工记·钟氏》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陶渊明《和郭主簿》(3) 又如:秫田(种植黏粟之田);秫酒(用秫酿成的酒);秫蘖(制酒用的糯黍与曲);秫稻(即糯稻);秫谷(黍米);秫黍(高粱)(4) 通“鉥”。长针黑齿雕题,鳀冠秫缝。——《战国策·赵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