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章的词语
- 326、篇章: 篇章piānzhāng (1) 指篇幅与章节。比喻卓越的成绩与贡献 例 历史的新篇章 英 sections and chapters (2) 常指作品 例 文学篇章 英 writings
- 327、抨章:弹劾的奏章。
- 328、佩章: 1.指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 2.佩带在胸前的奖章﹑勋章。
- 329、鞶章:繁缛华丽的辞章。
- 330、偶章: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
- 331、凝章:凝聚文采。
- 332、鸟章: 1.鸟形图饰。 2.借指少数民族。
- 333、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
- 334、谋章:谓考虑文章的篇章结构。
- 335、铭章: 1.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多指墓志铭。 2.印记﹐标识。
- 336、反面文章:从事情的反面来做诗文。多指反语。
- 337、蜜章:即蜜印。
- 338、密章: 1.秘密奏章。 2.即密印。
- 339、镂章:雕绘花纹。
- 340、龙章:龙纹;龙形。 指龙旗。 皇帝的仪仗。唐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锽铓,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 341、龙章凤姿:谓风采不凡。
- 342、领章: 领章lǐngzhāng (1) 佩戴于制服领上的徽章,以区别军种和官阶 英 collar badge; collar insignia
- 343、零章:篇幅短小的诗文。
- 344、令章: 1.好文章。 2.指辞令文章。 3.指酒令。 4.令曲的乐章。亦泛指乐曲。
- 345、凌乱无章:杂乱而没有条理。
- 346、龙章麟角:比喻珍希,不凡。
- 347、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348、连章: 1.接连上章。 2.连名上章。
- 349、司隶章:《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新莽末年淮阳王刘玄起兵后,将北都洛阳,以刘秀兼代司隶校尉。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与属县,从事伺察。一如旧章。三辅吏士东迎刘玄部队,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本谓恢复汉朝官仪服饰制度。后用以比喻帝室中兴,国土重光。
- 350、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 笔划11
- 繁体章
- 五笔UJJ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量词(1)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2) 同本义。今称“乐章”章,乐竟为一章。——《说文》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3)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4) 棵;根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名词(1)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 又如:章采(花纹和色彩);章服(按官品而花饰不同的官服);章绂(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章黼(鲜明的黑白花纹);章绣(华丽的刺绣品)(3) 红白相间的丝织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古诗十九首》(4) 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缁衣》章。——清· 袁枚《祭妹文》(5) 又如:章什(指诗歌的篇章);章指(于每篇文章之末,总括其大义,或用韵语写成,称为章指);章句(文章的段落称章;词意完整,可以成言的称句);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小儒生)(6) 法规;规章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 南朝宋· 谢瞻《张子房》(7) 又如:章条(章程;规则);章度(程式);章宪(国家的规章法令)(8) 法律条目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高祖本纪》(9) 又如:约法三章;简章;党章(10) 印章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核舟记》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11) 又如:公章;图章;私章;章印(指官印);章组(官印以及佩带);章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12) 标记;徽章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刘向《说苑》(13) 又如:章表(标记;象征)(14) 指旌旗变非声章,弗能移也。——韦昭注:“章,旌旗也。”(15) 又如:章旗(绣有徽号的旗帜)(16) 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17) 又如:章奏(汉制,群臣上书有章、奏、表、驕议之别,后则通称臣子上陈给皇帝的文件为章奏);章疏(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章满公车(形容奏章之多)(18) 大木材东园主章。——《汉书·百官公卿表》(19) 姓形容词(1) 通“彰”。彰明,明显,显著平章百姓。——《书·尧典》赏罚无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疏:“章,明也。”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2) 又如:章灼(明白显著。光辉照耀);章章(显明的样子。同“彰彰”);章然(明显的样子)(3) 条理化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韩愈《送孟东野序》动词(1) 显示;表明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2)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3) 通“彰”。彰明,表彰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4)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5) 上奏章告发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6)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