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笳的词语

  • 1、银笳:双簧气鸣乐器。
  • 2、征笳:旅人吹奏的胡笳。
  • 3、燕笳:胡笳。泛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
  • 4、箫笳:管乐器名。笳即胡笳。
  • 5、霜笳:霜天笳声。
  • 6、塞笳:塞外的胡笳。
  • 7、清笳: 谓凄清的胡笳声。
  • 8、凝笳: 徐缓幽咽的笳声。
  • 9、鸣笳:笳笛。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 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 10、芦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清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 11、龙笳:即笳。借指皇家乐队。
  • 12、军笳:古代塞北军用的管乐器。
  • 13、金笳: 1.胡笳的美称。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一种管乐器。
  • 14、边笳: 1.亦作"边加"。 2.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边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15、笳音: 1.指胡笳之声。
  • 16、笳喧: 1.谓胡笳吹奏之声四起。
  • 17、笳箫:犹笳管。
  • 18、笳繁: 1.谓胡笳吹奏之声四起。
  • 19、笳鼓人: 1.亦称"笳鼓之徒"。 2.指衙门中凶恶的吏卒。
  • 20、笳角:古代军中乐器笳与角的并称。多借指军号。
  • 21、笳寒:形容气候严寒。
  • 22、笳鼓之徒: 1.见"笳鼓人"。
  • 23、笳吟: 1.胡笳吹奏;笳声萦回。
  • 24、笳声: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
  • 25、笳鼓: 1.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
  • 拼音jiā
  • 注音ㄐㄧㄚ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LK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刁斗笳吹。——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3) 又如:笳角(胡笳与号角。系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中乐器);笳鼓(胡笳与胡鼓);笳吟(胡笳吹奏;笳声萦回)(4) 古代妇女使用的发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