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箸的词语

  • 1、举箸:拿起筷子。
  • 2、竹箸:竹筷。
  • 3、运箸:典出《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后以"运箸"指运筹计谋。
  • 4、元箸:犹玄着。玄妙的言论。
  • 5、玉箸:1.玉做的筷子。2.眼泪。 3.人死后下垂的鼻涕。 4.一种书体。为笔画纤细,结构工整的小篆。
  • 6、玄箸: 亦作“玄著”。
  • 7、下箸: 下箸xiàzhù (1) 指用筷子夹食物 英 eat with chopsticks
  • 8、土箸: 见“土著 ”。
  • 9、食箸: 1.亦作"食筯"。 2.筷子。
  • 10、失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箸。"谓因受惊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称受惊失措为"失箸"﹑"失匕"。
  • 11、沙箸: 1.亦作"沙筯"。 2.一种植物,多生于海滩中。
  • 12、前箸:进餐时座前的筷子。《汉书.张良传》:"汉王曰:'何哉?'良曰:'臣请借前箸以筹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汉纪.高祖纪二》作"前筯"。后谓为人筹画为"借箸"或"前箸"。
  • 13、论箸: 1.见"论著"。
  • 14、六箸:古博弈之具。
  • 15、火箸: 火箸huǒzhù (1) 〈方〉火筷子 英 tongs
  • 16、白箸:亦作"白着"。
  • 17、罢箸: 1.见"罢箸"。
  • 18、小箸头散:编号:72952名称:小箸头散 别名:小箸头散组成:生白矾。
  • 19、象箸之忧: 语出《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的一则寓言,以小见大的意思。
  • 20、举箸提笔: 《背影》:“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 21、无下箸处: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22、箸叶:俗称粽叶,生长在广袤的丛山峻岭中,根系发达,生命力强,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护植被,而且还是一种取之不竭的财富,是山区百姓的“ 绿色银行”。
  • 23、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 24、箸论:著作﹐论述。
  • 25、箸子:筷子。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TFTJ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2) 又亦辍箸曰。(3) 又独一箸间。(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动词(1) 通“著”。显明;显示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2) 撰写,写作。后作“著”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