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箸的词语
- 26、箸作: 1.写作的成品。 2.古代职官名。著作郎或著作佐郎的省称。掌国史资料及撰述之职。宋苏轼有《送岑箸作》诗。
- 27、纣为象箸: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 28、众箸: 众所周知
- 29、渊箸:深沉清朗。
- 30、回鱼箸:旧俗,订婚时女方回赠的一种礼品。
- 31、城眩箸: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
- 32、髹箸:涂上漆的筷子。
- 33、象箸:亦作“象櫡”。亦作“象笋”。象牙制作的筷子。
- 34、显箸: 显箸xiǎn zhù (1) 明显,引人注目 例 在新颖独创方面很少有更显箸的例子了 英 notable;striking;marked;outstanding;remarkable
- 35、析箸:谓分家。箸,筷子。
- 36、箸长碗短:形容家用器物凌乱不全。
- 37、箸述: 1.写作;编纂。 2.写作的成品。
- 38、箸録:记载;记录。
- 39、箸笼:筷子笼。
- 40、战栗失箸: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 41、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42、张良借箸:指筹划、计划。
- 43、借箸: 借箸jièzhù (1) 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英 make a plan for others
- 44、较箸: 明显,显著。
- 45、箸土傅籍:定居而编入户籍﹐为正式居民。
- 46、临食废箸:临:到,将要;箸:筷子。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宁
- 47、倒箸: 1.亦作"倒箸"。 2.将衣﹑帽等倒过来穿戴。
- 48、借箸代筹: 楚汉相争之际,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之后共同攻楚。张良求见,说:“若从此计,你的帝业就完了。请借你的筷子,让我将天下大势指划给你看。”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以“借箸代筹”为出谋划策之典。
- 49、运筹借箸:典出《史记·留侯世家》:"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后以"运筹借箸"指运筹计谋。
- 50、筹箸:亦作“筹笋”。竹筹和筷子。
- 拼音zhù
- 注音ㄓㄨˋ
- 笔划14
- 繁体箸
- 五笔TFTJ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2) 又亦辍箸曰。(3) 又独一箸间。(4)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动词(1) 通“著”。显明;显示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2) 撰写,写作。后作“著”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3)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