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类的词语

  • 51、类地行星:行星的一类,物理性质和天体特点跟地球相似,体积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和冥王星。
  • 52、类次:谓分类编次。
  • 53、类书: 类书Lèishū (1) 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英 encylopaedia;reference books with material taken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arranged according to subjects
  • 54、类是而非: 词语解释⒈  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 55、类群: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动植物群体。
  • 56、类星体:类星体,天文学名词,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 57、絶类离伦: 词语解释絶类离伦[ jué lèi lí lún ]⒈  同“絶类离群”。⒉  出众超群。
  • 58、絶类: 词语解释⒈  超出同类。⒉  灭绝其种类。⒊  非常相似。
  • 59、画虎不成反类犬: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60、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 61、谷类作物:稻、麦、谷子、高梁、玉米等作物的统称。
  • 62、分类学:研究生物的种类,探索相互间的亲缘关系,阐明生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微生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和动物分类学等。
  • 6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词语解释⒈  方:方术;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各自聚集。
  • 6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词语解释⒈  族类:同族的人。我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 65、顶类: 楼房的最上面的一层。
  • 66、出类拔群:指出于那一类,超出那一群。
  • 67、词类: 词类cílèi (1) 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英语,传统上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前置词)、冠词、连接词和感叹词八大类。现在语法因派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和称谓 英 parts of speech
  • 68、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词语解释⒈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 69、拔群出类:指出于那一类,超出那一群。
  • 70、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
  • 71、种类: 种类zhǒnglèi (1) 依据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划分的门类 例 钢有许多种类 英 kind;sort;type
  • 72、糖类: 词语解释⒈  也称“碳水化合物”,旧称“醣”。自然界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的比例为2∶1。是生物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体的组成物质之一。可用通式cn(h2o)m来表示(n和m可同,也可不同)。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
  • 73、人类: 人类rénlèi (1) 人的总称 例 人类社会 英 mankind;humanity
  • 74、类别: 类别lèibié (1) 不同的种类 英 class;category;sort;kind (2) 按种类的不同而做出的区别 英 denomination
  • 75、对虾类: 节肢动物,身体长15-20厘米,甲壳薄而透明。
  • 拼音lèi
  • 注音ㄌㄟ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DU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2) 同本义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3) 又亦类此耳。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5) 族类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6) 事例;条例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7) 通“颣”。缺点,毛病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8) 古祭名,祭天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动词(1) 相似;像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不类前人。——《论衡·自纪》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2) 又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4) 类比;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5) 又如:类推(6) 通“戾”。偏,不平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副词大抵;大都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