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缁的词语
- 1、磨不磷,涅不缁: 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
- 2、磨不磷,湼不缁: 1.见"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 3、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词语解释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mó ér bù lín,hè ér bù zī ]⒈ 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缁。”朱熹集注:“磷,薄也。湼,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引证解释⒈ 亦省作“磨不磷,湼不緇”。引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緇。”朱熹 集注:“磷,薄也。湼,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汉 陆贾 《新语·道基》:“洁清明朗,润泽而濡;磨而不磷,湼而不緇。”明 李贽 《史纲评要·唐纪·中宗皇帝》:“如 狄公 者,真所谓磨而不磷,湼而不緇。”《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个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光景。”宋 安晚 《石乡侯石中虚除翰林学士诰》:“圆成规,方成矩,凛若通才;磨不磷,湼不緇,屹然雅操。”
- 4、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词语解释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mó ér bù lín,niè ér bù zī ]⒈ 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 5、素衣化缁:缁:黑衣。因灰尘污染,白衣变成了黑衣。形容灰尘极多
- 6、一尘不缁:意思是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 7、名缁:指名僧。缁,黑色僧衣。
- 8、黄缁:指道士和僧人。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
- 9、石缁: 1.黑石。
- 10、被缁:披上缁衣。谓出家当僧﹑尼。僧衣称缁衣,浅黑色。
- 11、黑缁缁:黑黑的样子。
- 12、缁带:缁带即专用于士人的黑色丝织物制成的腰带。
- 13、缁林: 1.犹僧界,僧众。
- 14、缁点: 1.污染。
- 15、缁属:犹缁流。
- 16、缁门: 1.佛门。
- 17、缁布: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初加缁布,次加皮弁,次加爵弁。
- 18、缁撮:即缁布冠。其制小,仅可束发髻。
- 19、缁辟: 1.用黑帛饰边的练带。
- 20、缁纚: 1.束发的黑缯。
- 21、缁人: 1.僧人。
- 22、缁服: 1.僧尼之服。
- 23、缁郎:僧人。
- 24、缁白:僧俗人士。缁指僧徒,白指俗人。
- 25、缁布冠: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
- 拼音zī
- 注音ㄗ
- 笔划11
- 繁体緇
- 五笔XVLG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糸(mì),甾(zī)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缁,帛黑色也。——《说文》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2)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名词(1) 僧侣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2)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4)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