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缨的词语

  • 1、絶缨: 词语解释⒈  扯断结冠的带。据汉刘向《说苑.复恩》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后遂用作宽厚待人之典。⒉  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
  • 2、豺狼冠缨: 词语解释⒈  豺狼:比喻坏人;冠缨:古代官吏的装束。比喻坏人作官掌权。
  • 3、警缨:形容身世显贵。
  • 4、诗礼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 5、大笑绝缨:catch at shadows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6、水清濯缨: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 7、户列簪缨:户列簪缨,门前陈列著簪缨。形容做官的显耀。
  • 8、世代簪缨: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 9、愿受长缨: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 10、组缨: 1.古代系冠的丝带。其色因地位而异。 2.借指官位。
  • 11、紫缨: 1.紫色帽带。贵官所用。 2.指鸟颈紫毛。
  • 12、珠缨: 1.串珠的缨络,常作冠纽,头饰。 2.喻指晶莹成串之物。 3.喻指穿戴华贵的人。
  • 13、征缨:远行的马车。缨,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借指马车。
  • 14、振缨:犹弹冠。谓出仕。 犹濯缨。谓隐遁。
  • 15、濯足濯缨: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 16、濯缨:洗涤帽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 17、沾缨:谓泪水浸湿冠缨。指痛哭﹑悲伤。
  • 18、摘缨:春秋时﹐楚庄王和群臣夜宴﹐中途烛灭﹐有人在暗中引楚王美人衣﹐美人暗摘其缨(帽带)﹐以告楚王。楚王命群臣统统摘去缨﹐然后举火﹐使那人不被发现。后来楚与晋战﹐其人奋力作战﹐以报答楚王。见《韩诗外传》卷七。后因用为宴宾之典。
  • 19、簪缨: 簪缨zānyīng (1)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例 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英 hat and ornaments
  • 20、玉缨: 1.以玉为饰的冠带。
  • 21、雨缨: 1.清时的一种便礼帽。官员祈雨时或暑月戴用。因帽后亦拖帽缨﹐故称。
  • 22、遗簪绝缨: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 23、衣缨: 1.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 2.借指官宦世家。
  • 24、香缨:古代未成年者或妇女所系的饰物。
  • 25、蛇缨:蛇颈之纹。
  • 拼音yīng
  • 注音ㄧ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XMM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2) 同本义缨,冠系也。——《说文》鲜冠组缨,绛衣博袍。——《墨子·公孟》正冠而缨绝。——《庄子·让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楚辞·渔父》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 又如:缨冠(把帽带连同帽子一齐加于头上。形容极为急迫,来不及整束)(4) 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 。亦用以系香囊。如:缨徽(妇女所佩的香囊)(5) 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咸龙旂而繁缨。——张衡《东京赋》。 薛注:“缨,马鞅也。”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注:“缨,在马膺前如索帬。”以缨拾矢可也。——《礼记·曲礼下》。注:“缨,缨卷也。”(6) 又如:缨缴(被系有绳子的箭所射中);缨铰(捆绑人的绳子与枷锁。比喻拘限)(7) 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如:红缨;帽缨;缨佩(以缨纽为佩饰);缨蕤(帽子的垂饰);缨徽(妇女所佩带的香囊)动词(1) 缠绕、系牵。通“婴”而不缨垢氛。——谢灵运《述祖德》。 李善注:“缨,绕也。”(2) 又如:缨情(犹系心)(3) 遭受 。如:缨缴(中箭。缴(zhuó):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