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罢的词语

  • 1、你方唱罢我登场: 用于权力更迭,政治讽刺的说法。
  • 2、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
  •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词语解释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jīng hàn tiě lù gōng rén dà bà gōng ]⒈  亦称“二七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挠和破坏。4日,京汉铁路沿线三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此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 4、罢马不畏鞭箠: 词语解释⒈  罢:同“疲”;箠:鞭子,这里指鞭打。非常疲乏的马,就是用鞭子抽打也不会走动。比喻极端穷困的人并不害怕严厉的法律和刑罚。
  • 5、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词语解释⒈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了胜利。
  • 6、中罢: 犹中止。
  • 7、春风报罢: 春风报罢chūn fēng bào bà (1) 指男女交欢一次 例 不是长久夫妻,也算春风报罢。——《金瓶梅》 英 a sexual intercourse
  • 8、作罢: 作罢zuòbà (1) 作为罢论;不进行 例 这件事只好作罢 英 drop;give up;relinquish
  • 9、至罢: 1.极无能。罢﹐通"疲"。
  • 10、退罢: 1.退兵罢战。 2.退职,免职。
  • 11、秋罢: 1.谓秋季庄稼无收。 2.秋收完毕。
  • 12、破罢:破毁取缔。
  • 13、离罢: 1.涣散而疲惫。
  • 14、老罢: 1.衰老疲惫。
  • 15、解罢:免官。
  • 16、官罢: 1.解除官职。 2.听凭官方断结。与"私休"相对。
  • 17、革罢:革除;撤销。
  • 18、干罢:甘休;白白了事。
  • 19、衰罢:衰疲。罢,通"疲"。
  • 20、大罢工:1. 世纪末期和 2. 世纪初、工业革命发生期间产生了关键的作用,成功迫使了政府修改政策、甚至倒台。
  • 21、不罢不休: 罢和休都有停止的意思,不罢不休就是不停止,只是在语境上更严重一点。
  • 22、息兵罢战: 《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 23、罢夫:  疲惫之人。
  • 24、罢园:园主或种植者在田园里最后一轮收获后不再要地里的东西了,罢园后其他人可以捡拾剩余作物。
  • 25、罢极:  疲惫;困顿。
  • 拼音bà,ba,pí
  • 注音ㄅㄚˋ,˙ㄅㄚ,ㄆㄧ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LFCU

基本释义

bà动词(1)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2) 同本义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吕氏春秋·仲冬》窦太后大怒,乃罢逐 赵绾、 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徐阶罢相里居。——《明史·海瑞传》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清· 方苞《狱中杂记》(3) 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4) 遣返,遣归 。如:罢散(遣散);罢遣(遣散;放遣)(5) 停止于是罢酒。——《史记·魏公子列传》(6) 又如:罢休;罢兵(停止战争);罢手(停止;住手);罢业(停业;罢工);罢战(停战;停止争斗)(7) 完毕既罢归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曲罢曾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8) 又如:吃罢了饭;罢散(谓结束)(9) 废除;取消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10) 又如:罢弃(废除);罢废(废弃)(11) 归,返回 。如:罢出(退出);罢朝(帝王退朝或臣子罢朝退归)叹词(1) 表示失望、愤恨,常叠用。如:罢!罢!这样的媳妇以后必败坏门风ba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