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而的词语
- 1、人而无仪:作为一个人而不讲礼仪,比喻不讲道理。
- 2、横而不流: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3、如时而语:佛教术语,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时、有三种。一者、乐闻;非不乐闻。
- 4、人小而聪,大未必奇: 长大不一定超出人们的意料是奇才。
- 5、一笑而过: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 6、应时而生: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二十二首》之十:“夔公峥嵘,金虎之精,应时而生,与运俱行。” 应时而生,成语,指顺应时运而生,出自于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二十二首》之十。
- 7、生而不有: 《老子》
- 8、退而求其次:1.得不到最好的,只有要相对好一些的了。 2.凡事若不能要求到极致,只有在次一级处,寻求满足。
- 9、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魏朗《魏子》
- 10、任意而为: 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11、有功而赏: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 12、教而不善: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13、切而散之:用手指按压穴位,使经气宜散,是针刺前对穴位的操作,有益于得气和增加治疗效果。
- 14、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
- 15、无疑而问:明明没有疑问却偏偏提问,形容没事找事或故意挑起他人兴趣。
- 16、不仅...而且: 关联词组,表递进关系。后一句的意思比前一句更进一步。
- 17、备而不典: 完备但不能作为典范。
- 18、避而远之:指对某事或某人不喜,厌恶或恐惧,所以避开,远远的离开。
- 19、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 20、逆势而上:指朝着方向相反的形势而前进。
- 21、一日而白: 《荀子·王霸》 一日而白,拼音yī rì ér bái,出自《荀子·王霸》,形容一下子名声大震。
- 22、倾囊而出:把包袋全部倒出来,指付出自己的所有。
- 23、一言而尽:一句话就说完了全部意思。
- 24、一言而定: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 25、人而无止:指作为一个人,而没有廉耻之心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而,颊毛也。——《说文》(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2) 表示并列关系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4) 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5) 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 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代词(1) 你;你的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3) 这样,此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助词(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动词(1) 如,好象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