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耨的词语

  • 1、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词语解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⒈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引证解释⒈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引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何独 舍利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 阿难 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师 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2、水耨: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
  • 3、火耨:犹火耕。
  • 4、春耨: 春耕。
  • 5、阿耨观音: 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
  • 6、铫耨:亦作'铫鎒'。 铫和耨。锄田的用具。
  • 7、耨斡:契丹语。皇后的尊称。
  • 8、阿耨: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 9、针耨:谓以针代耨﹐替人作针线来维持生计。
  • 10、耘耨:犹耕耘。一般指中耕措施。
  • 11、芸耨: 1.耘耨。除草;耕种。芸,通"耘"。
  • 12、耨盌温敦:女真姓。金有耨盌温敦思忠﹑耨盌温敦谦﹑耨盌温敦兀带。《金史》并有传。
  • 13、厮耨:谓亲昵;相爱。
  • 14、耒耨之教:耒耨:农具。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指教民务农
  • 15、耒耨之利:为耕作所得的利益。
  • 16、耒耨:翻土锄草用的农具。
  • 17、垦耨:犹耕耘。
  • 18、讲耨:犹讲治。治草为耨﹐借指治学。语本《礼记.礼运》﹕"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
  • 19、薅耨:除草。
  • 20、耨耕:泛指农活。
  • 21、深耕易耨: 深耕土地,勤除杂草。谓勤于农事。
  • 22、火耕水耨: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 23、耕耨:耕田除草。亦泛指耕种。喻辛勤钩稽探索。
  • 24、阿耨多罗:梵语Anuttara的译音。意译为'无上'。
  • 25、白笃耨: 1.笃耨香中色白而透明者。产于真腊(今柬埔寨)。为名贵的香料。
  • 拼音nòu
  • 注音ㄋㄡ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DID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耒,从辱。耒,翻土的工具。字本作“辱”,从辰,从寸。“辰”表示蜃的贝壳,古代的耕具,“寸”表示用手操作。“辱”借为“耻辱”字,遂产生“耨”字。本义:锄草,耕作)(2) 同本义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以:由于。)——《吕氏春秋》(3) 又如:耨耕(泛指农活)(4) 骂早忘了咒,不记得低低耨。——《翠裙腰·闺怨》(5) 呻吟一个姿情的不休,一个哑声儿厮耨。——《西厢记》名词(1) 钩儿锄,一种锄草的农具释其锄耨而下泪。——贾谊《旱云赋》(2) 〈方〉∶元明戏剧中常见,状男女狎昵之态有耨处散诞松宽着耨,有偷处宽行大步偷,何须把一家苦苦死淹留?——元· 关汉卿《金线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