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耳的词语

  • 1、耳门骨伤: 病证名。
  • 2、耳光族: 就是欠抽,引申义可形容一切让人觉得不爽的表情。
  • 3、血虚耳鸣:因血虚所致的耳鸣
  • 4、外耳道:外耳道: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
  • 5、耳道:  耳孔。借指听力。
  • 6、无耳教: 隐匿世外、从不涉足武林是非的组织。
  • 7、执牛耳者: “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当作"第一"的代名词。“者”一般是句末助词,用于代词时可以指代人。
  • 8、想当然耳:耳:而已,罢了。想来应是这样罢了。指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 9、外耳门: 外耳道的开口,呈圆形,内连外耳道,外连耳郭。也叫耳孔。
  • 10、一人耳目:一人耳目,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rén ěr mù,意思为统一人们的视听,便于指挥。
  • 11、耳口相传: 《汉文学史纲要》 成语 口耳相传发音 kǒu ěr xiāng chuán释义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 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13、在人口耳:被人们所称道、传颂的。
  • 14、方头大耳: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 15、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说苑·政理》
  • 16、耳听为虚: 耳听为虚释义:形容看到的才是事实。
  • 17、附耳密谈: 《动摇》 附耳密谈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
  • 18、言不入耳:指说的话不中听。
  • 19、耳下点: 耳垂最向下的点。
  • 20、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成语,指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21、耳上点: 耳朵上部最凸的点。
  • 22、耳提在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语出《诗经》。
  • 23、耳热眼花:耳热眼花,汉语成语,拼音是 ěr rè yǎn huā,意思是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 24、耳提面令: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25、耳洞:在耳朵上通过外部方案打通一个孔从而形成的洞。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BGH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2) 同本义耳,主听也。——《说文》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坎为耳。——《易·说卦》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动词(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3) 通“佴”。退后,居次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