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耳的词语
- 301、騄耳:亦作'騄駬'。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 302、虚劳耳聋: 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303、气虚耳聋: 是一种疾病的名称,中医认为是由年老、体弱、病后、劳碌所致。
- 304、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zhèn ěr-yùlóng (1) 形容声音大到快要把耳朵震聋了的程度 例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英 deafening; make the ears tingle
- 305、眼瞎耳聋:比喻对周围情况全不了解。
- 306、三日耳聋: 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 亦作:三日聋
- 307、耳聋神丹:一种药名,主治伤寒温热症愈后耳聋。
- 308、耳聋眼黑: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309、耳聋术: 你召唤反生命的能量让受术者耳聋。
- 310、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311、耳聋眼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312、泥耳笼首:古代一种酷刑。以泥封耳,以笼罩首。
- 313、柳耳:生于柳树上的木耳。
- 314、六耳不通谋: 见“六耳不同谋 ”。
- 315、六耳不传道: 犹言六耳不同谋。
- 316、六耳不同谋:佛教指不能当着第三者传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洪州泐潭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师至来日独入法堂曰:'请和尚道!'"后亦作"六耳不通谋"。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
- 317、侧耳聆听: 偏着头,转过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 318、掩耳偷铃: 同“掩耳盗钟”。
- 319、塞耳偷铃: 塞耳偷铃sāi ěr-tōulíng (1)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常作“掩耳盗铃” 英 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 320、苓耳: 苓耳líng’ěr (1) 草名,亦名卷耳 英 the cocklebur,Xanthium strumarium
- 321、赁耳佣目:谓借助于所闻所见。
- 322、临河洗耳:古代传说。高士许由﹐以清节闻。尧欲以天下让﹐由以其言不善﹐乃临河洗耳。见汉蔡邕《琴操.箕山操》﹑晋皇甫谧《高士传》。
- 323、逆耳良言: 见“逆耳之言 ”。
- 324、耳针疗法:耳针疗法泛指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 325、脸红耳赤:面红耳赤。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耳
- 五笔BGHG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2) 同本义耳,主听也。——《说文》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坎为耳。——《易·说卦》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动词(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3) 通“佴”。退后,居次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