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肝的词语

  • 76、肝石:肝石有各种颜色,常见猪肝色,行业中称为肝石,绿色称绿肝石,黄色称黄肝石,虎皮色称虎皮肝石,虎皮肝石,属于河洛石的一种,石身多为血红色,夹杂有网状白色花纹。
  • 77、肝胆秦越:肝胆:比喻亲近;秦越:秦国与越国,比喻对立或疏远。比喻虽近犹远,虽亲犹疏。
  • 78、肝颤:也作肝儿颤,口头用语,形容非常害怕。
  • 79、肝胆轮囷:肝胆轮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gān dǎn lún qūn,意思是形容勇气过人,气魄雄大。
  • 80、肝肠断绝:断绝:折断。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81、肝经咳嗽: 病证名。
  • 82、肝火大: 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一般我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 83、肝木不疏: 凡因肝气失却条达,疏泄功能障碍,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均可称为肝气不疏。
  • 84、肝胆相向: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 【词目】肝胆相向【读音】gān dǎn xiāng xiàng【释义】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豪杰遇豪杰,自然话得投机,顷刻间肝胆相向。”【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今日尔我既成至交,肝胆相向,若再如前隐晦,便不是相知了。”
  • 85、肝胆俱裂: 肝胆俱裂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 86、肝经失血: 肝经失血为病证名。因怒气伤肝所致的失血证。《不居集》卷十三:“肝经失血:肝藏血,因怒而动血者,属于肝。”证见失血,血色鲜红或瘀黯,躁扰喘急,面青,脉弦。挟肝火者,伴见烦热不宁;挟肝气者,伴见胸肋痛满。治宜疏肝、降火、行气等法,选用柴胡栀子清肝散、畅郁汤、赤茯苓汤等方。
  • 87、肝实证: 一种病症名称,多属肝经气郁火旺。
  • 88、肝主筋: 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
  • 89、肝胆相见: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 【词语】:肝胆相见【注音】:gān dǎn xiāng jiàn【释义】: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4回:“大丈夫肝胆相见,脑袋也可以奉送。”
  • 90、肝胃汤: 药方,主治调补肝胃。
  • 91、肝气: 肝气gānqì (1) 中医指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英 disease with such symptoms such as costal pain,vomiting,diarrhoea,etc. (2) 指容易动怒的心理状态 例 你可别惹他,他这两天正犯肝气呢 英 anger
  • 92、肝硬变: 肝硬变gānyìngbiàn (1) 一种慢性病,由营养不良、酒精中毒等引起肝的病变。伴随症状有食欲不振,消瘦,右上腹部胀痛,肝脏硬化,脾肿大等。又名“肝硬化” 英 cirrhosis of the liver
  • 93、肝心若裂:比喻极痛心。
  • 94、肝经火: 1.方言。肝火。
  • 95、肝家: 1.中医称肝脏。
  • 96、肝硬化:肝脏因慢性病变引起纤维组织增生﹐以致质地变硬﹐成为肝硬化。
  • 97、肝血:比喻赤诚之心。
  • 98、肝心涂地:犹言肝脑涂地。
  • 99、肝素: 肝素gānsù (1)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肝脏内含量最多,肺、肾、肠等也有 英 heparin
  • 100、肝花: 1.即肝脏。
  • 拼音gān
  • 注音ㄍㄢ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F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2) 同本义肝,木藏也。——《说文》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释名·释形体》赞以肝从。——《仪礼·士昏礼》祭先肝。——《礼记·月令》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3) 又如:肝肺(肝与肺);肝鬲(体内的肝和膈。鬲,通“膈”,即横膈膜);肝脑(肝与脑);肝木(即肝。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肝属木,故称)(4) 比喻人的内心聊为《义鹘行》,永激壮士肝。——唐· 杜甫《义鹘行》(5) 又如:肝怀(内心);肝心(比喻人的内心);肝血(比喻赤诚之心);肝脾(比喻内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