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育的词语

  • 1、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All-China Sports Federation)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群众性体育组织,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
  • 2、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 拼音: 解释: 对全国大中小学及青少年业余体校的体育运动竞赛实施统一规划管理的制度。
  • 3、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成立于1975年,现隶属教育部主管,是经国家民政部审核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级体育社团。
  • 4、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成立于1975年,现隶属教育部主管,是经国家民政部审核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级体育社团。
  • 5、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群众性体育组织。1973年成立。次年加入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要活动有:组织全国性中学生的体育竞赛,参与国际中学生的体育竞赛,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等。会址设在北京。
  • 6、学校教育: 词语解释⒈  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是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按水平可分为初等学校教育、中等学校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按性质可分为普通学校教育、专业学校教育。
  • 7、体育制度: 词语解释⒈  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称。中国自1949年起实施的体育制度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技术等级制度,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守则,各级学校体育工作规定等。
  • 8、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词语解释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tǐ yù yùn dòng róng yù jiǎng zhāng ]⒈  中国体育运动的最高荣誉奖。由国家体委颁发。授予世界纪录创造者、世界冠军和为体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人员。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首次颁发。
  • 9、体育运动竞赛制度: 词语解释⒈  中国对体育运动竞赛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的制度。1958年由国家体委颁布施行。竞赛制度将各级竞赛分为综合性运动会、单项锦标赛、等级赛、对抗赛、通讯赛、友谊赛、邀请赛等,并对各级各类竞赛作出明确规定。
  • 10、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词语解释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 shào nián ér tóng yè yú tǐ yù xué xiào ]⒈  (少shào)在业余、课余对少年儿童进行系统体育运动训练的学校。分普通和重点两种,前者的学生分散在普通中小学上学,课余时间集中到业余体育学校训练;后者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起进行文化学习和训练。
  • 11、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词语解释⒈  简称“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5年初,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中规定,城市和乡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今后一律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运动延续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为止。这次运动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 12、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 词语解释⒈  对全国大中小学及青少年业余体校的体育运动竞赛实施统一规划管理的制度。1979年由国家体委和教育部共同颁布实施。对全国学校范围内各级各类竞赛的内容和办法作了具体规定。
  • 13、乐育人材: 词语解释⒈  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 14、劳动教育: 词语解释⒈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主要内容是:懂得劳动在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意义,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的观点。
  • 15、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 词语解释⒈  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6年11月4日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文化来推动各国间的合作,以增强对全人类均应享受的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总部设在巴黎。一般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设执行局和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 16、科学教育片: 词语解释⒈  简称“科教片”。一种运用电影形象化表现手段,科学地解释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借以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影片。
  • 17、集体主义教育: 词语解释⒈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形成集体主义观点,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主要内容和原则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 18、教育诗: 词语解释⒈  苏联马卡连柯著。1935年写成。分三部。介绍作者在领导高尔基工学团过程中的教育经验。
  • 19、教育漫话: 词语解释⒈  英国洛克著。1693年出版。主要内容为阐述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绅士”教育理论,论述了体育、德育、智育几方面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强调“绅士”教育由有素养的导师在家庭中进行。
  • 20、教育伦理学: 词语解释⒈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道德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揭示教师道德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总结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等。⒉  研究道德教育的专门理论。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一般理论和原则、过程、方法,教育活动的道德规范等。
  • 21、教育技术学: 词语解释⒈  又称“教育工艺学”。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利用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教育、教学内容的配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利用工程学知识,设计和研制有效的教育场所、设备和教具。
  • 22、精武体育会: 词语解释⒈  体育社团。1910年由霍元甲创设于上海。以武术为主要活动内容,兼顾现代体育项目以及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在武术活动中主张各种流派兼容并蓄,致力于武术的改革与发展。1919年起在东南沿海各城市设立分会,1920年起在东南亚各国设国外分会。
  • 23、絶育: 词语解释绝育[ jué yù ]⒈  使人或其他动物不能生殖的方法。英sterilization;国语辞典绝育[ jué yù ]⒈  以现代医学手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如男子结扎输精管,女子结扎输卵管。
  • 24、环境教育: 词语解释⒈  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总称。包括学校(含幼儿园)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终生性特征。
  • 25、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词语解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共產主義理想教育)[ gòng chǎn zhǔ yì lǐ xiǎng jiào yù ]⒈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向往和追求共产主义的教育。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发展史教育,使学生懂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信念;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模范的优秀品质,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意志、道德和情操;使学生把实现共产主义同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同个人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为参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CE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2) 同本义育,生也。——《广雅》无遗育。——《书·盘庚》至如今不育。——《国语·晋语》子孙蕃育之谓也。——《国语·周语》妇孕不育,失其道也。——《易·渐》(3) 又如:节育(节制生育);育孕(怀胎足月以至分娩);生儿育女(4) 抚养;教育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教育子。——《虞书》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大雅·生民》(5) 又如:育女(养女);育材(育才。培养人才);育德(培养德性);德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体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