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胁的词语
- 26、胁下满: 胁下胀满。
- 27、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波栗湿缚尊者 胁尊者 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 28、胁诱:威胁并引诱。
- 29、胁取: 1.亦作"胁取"。 2.劫取﹐强取。
- 30、胁求:威逼强求。
- 31、胁略: 1.虏掠;胁从。
- 32、胁君: 1.胁持国君。 2.被胁持的国君。
- 33、胁降: 1.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 34、胁服:迫使服从。
- 35、胁膱:犹胁肢。
- 36、胁附:迫使别人依附。
- 37、胁肢: 1.胁和臂之间的部位。
- 38、胁权: 1.犹挟权。谓假用君上权命胁迫别人。
- 39、胁衣: 1.亦作"胁衣"。 2.女人的内衣。或称袜。
- 40、胁说: 1.用带威胁性的话语加以劝说。
- 41、胁陵:胁迫欺凌。
- 42、胁唬:方言。犹言利害;剧烈﹐难以忍受。
- 43、胁制: 胁制xiézhì (1) 用威力控制;挟制 英 take advantage of sb.'s weakness to enforce obedience
- 44、胁士: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菩萨常在佛左右﹐辅佐宣化﹐故称'胁士'。如文殊﹑普贤二菩萨﹐为释迦佛之胁士;观音﹑势至二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士;日光﹑月光二菩萨﹐为药师佛之胁士。小乘佛教则以大迦叶﹑阿难为释迦佛的胁士。
- 45、胁迁:迫使迁徙。
- 46、胁尊者:梵文音译为'波栗湿缚'﹑'波奢'等。说一切有部传为佛祖第十世。投尊者佛陀蜜多出家﹐勤修苦行﹐未曾以胁至席而卧﹐时人号为'胁比丘'﹑'胁尊者'。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 47、胁和: 1.迫使讲和。
- 48、胁骨:肋骨。
- 49、胁息: 敛缩气息。 表示悲伤。
- 50、胁从: 胁从xiécóng (1) 被迫相从者;胁迫别人相从 例 其余胁从,罪有大小,咸各赦除。——《英烈传》 英 be an accomplice under duress
- 拼音xié
- 注音ㄒㄧㄝˊ
- 笔划8
- 繁体脅
- 五笔ELW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肉(月),劦(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2) 同本义胁,两膀也。——《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两胁里急。——《素问·至真要大论》兵尚胁盾。——《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脊胁肺肩在上。——《仪礼》右胁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越天都之胁。——《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3) 又如:胁胑(由腋下到腰以上的部位);胁窝里(比喻两侧);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胁骨(肋骨);胁衣(女人的内衣。或称“袜”);胁肢(胁和臂之间的部位);胁盾(盾的或称)(4) 肋骨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骈胁,合干也。”(5) 旁边,边侧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汉书》(6) 又如:胁士(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动词(1) 挟持是谓胁君。——《礼记·礼运》乃胁栾中行。——《国语·晋语》。注:“劫也。”(2) 又如: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胁君(胁持国君;被胁持的国君);胁权(挟权。假用君上权名胁迫别人)(3) 威逼,用威力促使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左传·庄公八年》使使胁求君主。——《汉书·常惠传》。注:“谓以威迫之也。”淫而相胁。——《淮南子·本经》武终不可胁。—— 明· 魏禧《大铁椎传》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4) 又如:胁污(被胁迫而致玷污);胁劫(威胁而劫持之);胁和(迫使讲和);胁服(迫使服从);胁降(迫使降服;被迫投降)(5) 通“翕”(xī)。收缩 ?易系坤动,动静辟胁,万物生焉。——《汉书·王莽传中》(6) 又如:胁肩(耸起肩膀,故示敬畏);胁肩低眉(胁肩低首。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胁肩累足(缩紧肩膀,不敢立正。形容极为恐惧)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