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舌的词语
- 251、南蛮鴃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伯劳鸟。
- 252、鴃舌: 鴃舌juéshé (1) 比喻语言难懂 英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 253、口钳舌卷:形容缄默不语。
- 254、缩首卷舌:畏惧无言貌。
- 255、卷舌吞声:形容不发表意见。
- 256、卷舌元音: 指把舌尖卷起来,使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而发出的元音。如普通话中的er(儿、耳、二)。 参见:卷舌元音
- 257、卷舌音:1.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又称翘舌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2.卷舌音,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与上颚前部相接触而发出来音。又称为翘舌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 zh、ch、sh、r。
- 258、卷舌:不开口;闭口不言。星名。 喻邪佞之人。 把舌头卷起来。
- 259、口舌生津: 口舌:指人的口腔和舌头;生:出现;津。唾液;口腔和舌头中分泌出唾液。本义是指嘴巴里感到甘甜。引申指人有了胃口。
- 260、噤口捲舌:谓缄默不言。
- 261、噤舌: 犹结舌。形容言语谨慎。
- 262、噤口卷舌:谓缄默不言。
- 263、磨了半截舌头:谓大费口舌。
- 264、截舌: 搬弄是非。
- 265、结舌: 结舌jiéshé (1) 不敢说话或想说而说不出话 例 瞠目结舌 例 张口结舌 英 tongue-tied
- 266、结舌钳口: 1.见"结舌杜口"。
- 267、矫舌: 1.翘舌。一种发声口形。
- 268、口乾舌焦: 1.亦作"口干舌燥"。亦作"口干舌焦"。 2.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
- 269、口干舌焦: 1.亦作"口干舌燥"。亦作"口干舌焦"。 2.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
- 270、浇舌:指饮酒。
- 271、口呿舌挢: 【清】方苞《狱中杂记》
- 272、舌挢: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
- 273、张嘴挢舌: 1.犹张口结舌。
- 274、舌挢不下: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275、钳口挢舌: 钳口挢舌qiánkǒu-jiǎoshé (1) 钳口:闭口。挢舌:翘起舌头。形容因吃惊或恐惧而闭嘴翘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英 keep one’s mouth shut
- 拼音shé
- 注音ㄕㄜˊ
- 笔划6
- 繁体舌
- 五笔TDD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2) 同本义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兑为口舌。——《易·说卦》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4) 代指言语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