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舌的词语
- 426、唇枪舌将: 成语。用于形容辩论、辩论言辞激烈。
- 427、唇鎗舌剑: 见“唇枪舌剑 ”。
- 428、唇尖舌利:言词尖利。
- 429、唇舌: 比喻言辞、议论。 参见:唇舌
- 430、唇枪舌剑: 唇枪舌剑chúnqiāng-shéjiàn (1) 以唇作枪,以舌为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 英 cross verbal swords;heated verbal exchange or debate
- 431、龂齿弹舌:龇牙咧嘴地咒骂。
- 432、龈齿弹舌:龇牙咧嘴地咒骂。
- 433、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434、齿落舌钝: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 435、齿舌: 齿舌chǐshé (1)口舌,指人的议论 英 talking around
- 436、赤口白舌: 赤口白舌chìkǒu-báishé (1) 〈方〉指说瞎话,胡言乱语 例 请别赤口白舌乱诬赖别人 英 talk nonsense (2) 犹言是非 例 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白舌尽消除。——《京本通俗小说》 英 dispute
- 437、鸱鸮弄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 438、瞠目伸舌:伸舌头 shēn shétou[show one's tongue in surprise or admiration] 表示吃惊,或者艳羡我听别人介绍了他这几年做出的成绩,只有伸舌头的分儿。
- 439、瞠目挢舌: 瞠目挢舌chēng mù jiǎo shé (1)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英 stare tongue-tied;stare dumb-founded
- 440、瞠目咋舌: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 441、瞠目结舌: 瞠目结舌chēngmù-jiéshé (1)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英 stare tongue-tied;stare dumb-founded
- 442、赤舌烧城:赤舌:火舌,指恶毒的言语。比喻谗言造成的祸害极其严重。也作“赤口烧城”。
- 443、撑舌: 1.亦作"撑舌"。 2.张舌不下。形容怀疑不决。
- 444、常山舌:《新唐书.颜杲卿传》载:"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詈不绝,贼钩断其舌,曰:'能复骂否?'杲卿含胡而絶。"颜杲卿为常山太守,后因以"常山舌"作宁死不屈之典。
- 445、忏舌: 1.谓自陈己过表示忏悔。
- 446、搀话接舌:插嘴﹐搭腔。
- 447、饕口馋舌:指贪吃的人。
- 448、谗舌: 1.中伤他人的口舌。
- 449、粲花之舌:粲花:鲜艳的花朵。形容人的言论精妙绝伦
- 450、舌灿莲花: 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 拼音shé
- 注音ㄕㄜˊ
- 笔划6
- 繁体舌
- 五笔TDD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2) 同本义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兑为口舌。——《易·说卦》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4) 代指言语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