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舌的词语
- 76、摇首咋舌:咋舌:说不出话。形容惊讶、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 77、摇笔弄舌: 清·梁启超《论进步》:“毋得摇笔弄舌,舞文嚼字,为民贼之后援,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 摇笔弄舌,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áo bǐ nòng shé,意思为耍笔杆,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78、摇舌: 1.动舌。谓发言,出言。
- 79、咬舌儿: 咬舌儿yǎoshér (1) 讲话时舌尖因接触牙齿而发音不真切 英 lisp (2) 讲话舌尖碰牙齿的人 英 lisper
- 80、咬舌子:俗称咬舌的人为"咬舌子"。
- 81、咬舌:指说话时舌尖常接触牙齿,发音不清。
- 82、鸭舌: 1.鸭的舌头。可作菜肴。 2.指鸭舌帽前部突出的月牙形帽檐。 3.指鸭舌草。
- 83、鸭舌草: 地肤的别称。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水田,高尺许,叶心脏形或卵形,似鸭舌。夏秋开花,色浓青,可供观赏。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84、压舌板: 压舌板,压舌器yāshébǎn,yāshéqì (1) 医师使用的二端圆形薄木片,主要作咽部视诊用 英 tongue depressor;tongue blade
- 85、绣舌:犹绣口。
- 86、晓舌:指鸟儿拂晓的啼鸣。
- 87、哓舌:犹饶舌。唠叨;多嘴。
- 88、舌下腺:舌下腺(sublingualgland)较小,扁长圆形,位于口腔底舌下襞的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大管1对,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开口干舌下襞表面。
- 89、闲口弄闲舌: 1.同"闲口论闲话"。
- 90、鹦鹉舌: 鹦鹉学舌之语。比喻语言新巧。
- 91、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yīngwǔ-xuéshé (1) 鹦鹉学人讲话。常指那些人云亦云,无所创新的人,含有贬义 英 repeat mechanically in the manner of a trained parrot;parrot
- 92、习舌调吻: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93、摇吻鼓舌: 《庄子·盗跖》 【解释】: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出处】:《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事例】: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劝之以势,诱之以利。 ★宋·陈亮《辩士传序》
- 94、吻舌:口和舌。
- 95、舌萎:一种疾病,指舌体萎废,不能转动。
- 96、枉口嚼舌: 枉口嚼舌wǎng kǒu jiáo shé (1) 胡言乱语,拨弄是非,损毁他人 例 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嚼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金瓶梅》 英 talk nonsense
- 97、宛舌: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
- 98、完舌围药:是一种药名,主治舌缩不能言。
- 99、歪斜舌: 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
- 100、吞舌: 1.断舌自吞。 2.喻不言。
- 拼音shé
- 注音ㄕㄜˊ
- 笔划6
- 繁体舌
- 五笔TDD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2) 同本义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兑为口舌。——《易·说卦》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4) 代指言语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