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芬的词语

  • 26、澄芬:清芬。喻德行高洁。
  • 27、阿里斯托芬: (aristophanes,约前446-前385)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雅典公民。相传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哈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有“喜剧之父”之称。
  • 28、苏芬战争: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1938年11月至1939年3月,双方进行第一次战争,芬兰战败,被迫将东南部包括维堡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等地割给苏联,苏联以此作为防御德国入侵的防线。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重新对苏作战。1944年,苏军反攻,芬兰战败。1947年根据《苏芬和约》,芬兰又割让部分领土,并偿付巨额赔款。
  • 29、遗芬馀荣: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出自《宋书·礼志三》:“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余荣,绵映纪纬。”
  • 30、史里芬计划: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 31、遗芬余荣: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 32、遗芬剩馥: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 33、绥芬河市: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滨绥铁路终点。1975年设市。以绥芬河得名。
  • 34、斯芬克司:①即“狮身人面像”。②希腊神话中带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
  • 35、泯泯芬芬: 见“泯泯棼棼 ”。
  • 36、涵芬楼:上海商务印书馆专贮善本图书的藏书楼名。 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二八'侵略战争中被焚毁。
  • 37、芬兰文: 芬兰两种官方语言中主要的一种,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是一种曲折语,动词、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格的变化,也是一种综合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所以看其印刷的文字,即使是地名如“Beijing”其词尾有许多种变化。
  • 38、芬利尔: Fenrir译:芬里厄/芬里尔/芬利尔北欧神话中恐怖的巨狼,邪神洛基与女巨人安尔伯达之子,在"诸神的黄昏"前被北欧诸神囚禁,因为他的最终宿命就是吞噬北欧神话中"众神之父"-奥丁。在"诸神的黄昏"中,芬里尔已变得能张口吞噬天地。
  • 39、芬兰人:芬兰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约534万人(1985年)。讲芬兰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工业、农业和林业。
  • 40、芬茀:犹芬馥。
  • 41、芬葩:1.盛美貌。 2.香花。
  • 42、芬蒀:亦作'芬蒀'。亦作'芬氲'。亦作'芬藴'。烟霭氤氲或香气郁盛。
  • 43、芬若: 1.香草名。
  • 44、芬烈: 1.香气郁烈。 2.喻功业盛美。
  • 45、芬藴:亦作'芬蒀'。亦作'芬氲'。亦作'芬藴'。 烟霭氤氲或香气郁盛。
  • 46、芬芗: 1.犹芬香。 2.和调。
  • 47、芬芬:芳香。犹纷纷。杂乱貌。
  • 48、芬兰:北欧国家。西南临波罗的海。面积 万平方千米。
  • 49、芬郁: 见“芬郁 ”。
  • 50、芬香: 芬香fēnxiāng (1) 香,香气芬香扑鼻 英 fragrance
  • 拼音fēn
  • 注音ㄈㄣ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WVB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艸,从分,分亦声。本义:香气)(2) 同本义芬,草初生其香分布也。——《说文》芬,芬香也。——《广雅》天地之行分、苦味也。——《春秋繁露》苾苾芬芬。——《诗·小雅·信南山》芬馥肸蚃。——左思《吴都赋》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楚辞·离骚》(3) 又如:芬苾(芳香);芬烈(香气郁烈);芬郁(香气浓郁;亦谓芳香和腐臭)。使感到芬芳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4) 特别好闻的香气流芬赋采,风靡云旋。——潘岳《芙蓉赋》(5) 比喻盛德或美名扬芬千载之上。——《晋书·桓彝传》(6) 又如:扬芬千载(扬名千年);芬烈(喻功业盛美)(7) 通“粉”(fěn)。米细末,化妆用的粉末五隐之状,黑土黑苔,青怵以肥,芬然若灰。——《管子·地员》形容词(1) 和,和好芬,和也。——《方言十三》(2) 又如:芬芗(和调)(3) 通“纷”。乱,杂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汉书·礼乐志》(4) 又如:芬芬(纷纷。杂乱的样子)(5) 通“坟”。隆起的样子五壤之状,芬然若泽、若屯土。——《管子·地员》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