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荆的词语
- 176、穿荆度棘:穿越荆棘丛生处。喻多经艰难路途。
- 177、荆川纸: 一种竹子制成的纸,薄而略透明,类似桃花纸。
- 178、楚荆:指江陵。因江陵旧为楚都,后又为荆州治所,故称。
- 179、成荆: 亦称“成庆”。
- 180、裙布荆钗: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 181、荆钗:1.荆枝制作的髻钗。2.借指贫家妇女。 3.指《荆钗记》。元柯丹丘作。现今流传者多为明人改本。
- 182、裙布钗荆:是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 183、荆钗裙布: 明·范受益《寻亲记·剖面》:“荆钗裙布,还有甚娇娆?” 荆钗裙布,是汉语词汇,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 184、荆钗记: 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清代有元人柯丹丘作一说。今存本为明人改本。叙钱玉莲拒绝富豪孙汝权的求婚,宁嫁以荆钗为聘的穷书生王十朋。王中状元后,因拒绝赘为丞相女婿,被派往潮阳。孙汝权伪造休书,玉莲投江自杀遇救。后经种种曲折,夫妻团圆。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
- 185、荆钗布裙: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
- 186、钗荆:荆枝代作之钗。贫苦妇女的饰物。
- 187、荆柴:荆室柴门。谓贫者之居。
- 188、柴荆:1.做柴用的小木。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3.借指村舍。
- 189、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语出汉王粲《登楼赋》:'蔽荆山之高岑。'指荆南地区。
- 190、钗荆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 191、布裙荆钗:妇女朴素的服饰。
- 192、布荆:1.布裙荆钗,古代贫家女子的服饰。2.借指贫女。
- 193、荆璧: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 194、荆文璧:即和氏璧。宝玉名。
- 195、隋珠荆璧:即隋珠和璧。
- 196、椒举班荆: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 197、班荆道旧:亦作'班荆道故'。 谓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
- 198、班荆馆:五代和宋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
- 199、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bānjīng-dàogù (1) 铺开荆草,坐于道边。指老友相逢叙旧 英 squat/sit around on the grass and chat of old times
- 200、班荆: 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班荆相与食。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9
- 繁体荆
- 五笔AGAJ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2) 灌木名。又名楚荆,楚木也。——《说文》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白刑堪为履。——《广州记》(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6) 荆山的简称(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8) 古国名荆之地。——《墨子·公输》荆有云梦。荆有长松。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容词(1) 我的,属于我的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2) 贫寒的 。如:荆柴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