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萧的词语
- 126、萧豁: 1.萧洒豁达。
- 127、萧墙祸起: 谓内部发生祸乱。 参见:萧墙 亦作:萧墙衅起 、萧墙变起
- 128、萧墙之患: 《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词目】萧墙之患【读音】xiāo qiáng zhī huàn【释义】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祸患。【出处】《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 129、泓峥萧瑟: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 引申指幽雅恬静。
- 130、萧何: 萧何Xiāo Hé (1) (?—前 193) 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何常全关中以待之。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封萧侯。汉之典制律令,多所手定。惠帝时卒,谥文终 英 Xiao He
- 131、萧何律:汉萧何所制的典制律令。
- 132、萧耗:萧条;减损。
- 133、管萧: 1.管仲和萧何的并称。两人均为历史上的名相。
- 134、萧敷艾荣: 低贱的萧、艾一类草长得茂盛。比喻品格、才能低下的人得势一时。
- 135、萧斧:古代兵器斧钺。萧,通"肃"。《说文.艹部》"萧,艾蒿也。从艹,肃声"清段玉裁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钺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汉刘向《说苑.善说》:"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唐孔颖达《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銼春葱。"清吴伟业《退谷歌》:"武陵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李周翰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艹部.萧》。
- 136、萧斧之诛: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
- 137、萧行范篆:萧:南朝宋代书法家萧思话;范:南朝宋代书法家范晔。萧擅长行书,范精于小篆
- 138、二萧: 指南朝·齐、梁两代。因其皇室均萧姓,故名。 指梁武帝·萧衍与其兄萧懿。
- 139、环堵萧然: 环堵萧然huándǔ-xiāorán (1) 环堵:四面土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 例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 英 in a cold,bare room
- 140、刁萧:凋零,萧条。
- 141、萧帝寺:萧寺。
- 142、邓萧:邓禹与萧何的并称。
- 143、萧淡:萧洒淡泊。
- 144、萧悴:形容人瘦弱萎靡。
- 145、萧辰:秋季。
- 146、萧晨:凄清的秋晨。
- 147、萧曹:萧何和曹参。
- 148、萧曹避席: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 149、萧规曹随: 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唯其人之赡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按,萧指萧何,曹指曹参。
- 150、草木萧疏: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 拼音xiāo
- 注音ㄒㄧㄠ
- 笔划11
- 繁体蕭
- 五笔AVIJ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2) 同本义萧,艾蒿也。——《说文》萧萩。——《尔雅》。注:“即蒿。”共萧茅。——《周礼·甸师》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3)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4) 古国名 。春秋时宋的附庸,灭于楚。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楚子伐 萧。——《左传》(5) 县名 。在安徽省北端,东邻江苏省,西接河南省。秦置县(6) 姓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形容词(1) 萧条,冷落;荒凉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晋· 陶潜《自祭文》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晋· 刘伶《北芒客舍》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屋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2) 又如:萧屑(凄凉寂寞);萧梢(草木凋落而萧条的景象)(3) 稀疏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元· 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4) 又如:萧然;萧瑟(5) 草木茂密的样子 。如:萧森(草木茂密的样子);萧蔘(草木茂盛的样子);萧椮(草木茂盛貌)(6) 通“肃”(sù)。恭敬;严肃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后汉书·傅蘷传》(7) 洒脱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唐· 顾况《山居即事》(8) 又如:萧闲(洒脱悠闲);萧放(萧洒放浪);萧远(萧洒远逸)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