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薰的词语

  • 1、花薰:起源于清代的乾隆时期。
  • 2、三薰: 同“三衅三浴 ”。 表示虔敬。 比喻栽培,提携。
  • 3、香薰:形容香气袭人。
  • 4、兰薰: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
  • 5、染薰:沾染香气。
  • 6、含薰:内蕴芳香之气。
  • 7、忧心如薰:薰:同“熏”。忧虑的心情就像被火熏烤一样。形容十分焦虑
  • 8、御子神薰:指鼠。
  • 9、三浴三薰:再三熏香﹑沐浴。表示待以优礼,对人尊重。浴,或作'沐'。表示郑重其事。
  • 10、斋薰:斋戒熏香。
  • 11、再薰: 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语出古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 12、余薰:犹馀香。
  • 13、兰质薰心: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 14、虚美薰心:指被表面上的美好假象所迷惑。
  • 15、南薰楼: 又称“南门楼”,位于宁夏银川城东南的南环东路与中山南街交叉口上,坐北朝南,面临广场。
  • 16、铜臭薰天:铜钱的气味。
  • 17、一薰一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 18、醉薰薰: 见“醉醺醺 ”。
  • 19、摘艳薰香:形容文辞华美。
  • 20、香薰薰: 形容香气袭人。
  • 21、薰修: 1.亦作"熏修"。 2.佛教语。谓净心修行。
  • 22、薰莸错杂: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 23、薰风解愠:薰风:和煦的风;愠:怨恨。温和的风可消除心头的烦恼。
  • 24、薰莸有别: 《孔子家语·观思》 薰莸有别,汉语词汇,读音为xūn yóu yǒu bié,意思是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25、薰犹同器: 描述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混在一起。
  • 拼音xūn
  • 注音ㄒㄩㄣ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ATGO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熏声。本义:蕙草)(2) 香草名。即“蕙草”,又名“零陵香”薰,香草也。——《说文》薰草,蕙草也。——《广雅》。按,即今零陵香。叶曰薰,根曰薰是也。——《离骚》王逸注一薰一蕕。——《左传·僖公四年》浮山有草焉,名曰薰。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山海经·西山经》腐鼠在坛,烧薰于宫。——《淮南子·说林》(3) 又如:薰莸(薰和莸。一种香草和一种臭草;比喻美丑、善恶或君子、小人等);薰燧(焚烧香草以取香);薰草(即蕙草。俗名佩兰)(4) 香气、香味陌上草薰——江淹《别赋》。注:“香气也。”(5) 又如:薰薰(酒器弥漫的样子)动词(1) 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通“熏”薰以香,自烧,此用其根也。——《汉书·龚胜传》(2) 又如:薰鱼;薰鸡;薰服(香熏的衣服。指妓女或妓乐。古代妓女用香薰其服,故名);薰沐(薰香和沐浴。表示虔敬)(3) 感化。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如:薰染(感化,薰陶习染);薰修(佛家语。指修行。因用得修身,好比用香薰衣服,故名)(4) 烧灼,熏炙燎薰炉兮炳明烛。——谢惠连《雪赋》。注:“火烟上出也。”薰胥以刑。——《汉书·叙传》。注:“谓相薰蒸。”(5) 又如:薰戒(焚香斋戒);薰灼(用烟、火熏烤);薰心(心受熏灼。常形容愁苦)(6) 用香物涂身 。如:薰沐(以香料涂身而沐浴。表示恭敬洁净)形容词(1) 和暖,温和蕙风如薰。——左思《魏都赋》。注:“风至之貌也。”(2) 又如:薰风(柔和的风。指夏季的南风);薰薰(和煦的样子)(3) 温和的样子薰然慈仁。——《庄子·天下》。释义:“温和貌。”(4) 又如:薰然(温和的样子;和顺的样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