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薰的词语
- 51、薰燧: 焚薰草以取香。
- 52、薰香自烧:薰:香草。薰草因为有香气而招致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致灾祸。
- 53、薰染: 沾染;感染。谓受到某种影响。 犹渲染;点染。
- 54、三薰三沐: 同“三衅三浴 ”。 表示虔敬。 比喻栽培,提携。
- 55、薰沐: 熏香和沐俗。表示虔敬。 犹熏陶。
- 56、三沐三薰: 亦作“三2沐三熏”。
- 57、陌上草薰:路上的草香怡人,泛指路上的香草气味招惹行人。
- 58、薰鑪: 见“薰炉 ”。
- 59、薰炉:亦作“薰鑪 ”。 用于熏香等的炉子。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 清 唐孙华 《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 ,施与 青羊宫 的。”
- 60、衣薰笼: 薰衣服的竹笼。宋 高承《事物纪原·舟车帷幄·薰笼》:“晋《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衣薰笼。当亦 秦 汉 之制也。”
- 61、锦薰笼: 瑞香花的别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上》:“陈子高《九日瑞香盛开有诗》云:‘宣和殿 里春风早,红锦薰笼二月时。’……俚俗因此诗遂号瑞香为锦薰笼。”明 杨慎《升庵诗话·瑞香花诗》:“瑞香花,即《楚辞》所谓露甲也,一名锦薰笼,又名锦被堆……余亦有诗云:‘小屏残梦暖香中,花气撩人怯晓风。绣被堆春蝴蝶散,开帘忽见锦薰笼。’”
- 62、薰笼:有笼覆盖的熏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 63、薰戒: 焚香斋戒。
- 64、薰豁: 夸耀。
- 65、薰赫: 谓气势炽盛。
- 66、薰天赫地: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 67、薰蒿: 气蒸腾貌。
- 68、兰薰桂馥:薰、馥:香气。像兰花和桂花一样芳香。比喻德泽流芳,历久不衰。也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 69、曹薰铉:曹薰铉,1953年3月10日出生于全罗南道木浦市,韩国著名围棋选手,韩国棋院九段。
- 70、薰莸无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加区分。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 71、南薰北鄙: 南薰,指虞、舜《南风》诗所表现的兴盛之声;北鄙,指殷·纣所为北方边鄙之地的亡国之音。
- 拼音xūn
- 注音ㄒㄩㄣ
- 笔划17
- 繁体薰
- 五笔ATGO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熏声。本义:蕙草)(2) 香草名。即“蕙草”,又名“零陵香”薰,香草也。——《说文》薰草,蕙草也。——《广雅》。按,即今零陵香。叶曰薰,根曰薰是也。——《离骚》王逸注一薰一蕕。——《左传·僖公四年》浮山有草焉,名曰薰。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山海经·西山经》腐鼠在坛,烧薰于宫。——《淮南子·说林》(3) 又如:薰莸(薰和莸。一种香草和一种臭草;比喻美丑、善恶或君子、小人等);薰燧(焚烧香草以取香);薰草(即蕙草。俗名佩兰)(4) 香气、香味陌上草薰——江淹《别赋》。注:“香气也。”(5) 又如:薰薰(酒器弥漫的样子)动词(1) 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通“熏”薰以香,自烧,此用其根也。——《汉书·龚胜传》(2) 又如:薰鱼;薰鸡;薰服(香熏的衣服。指妓女或妓乐。古代妓女用香薰其服,故名);薰沐(薰香和沐浴。表示虔敬)(3) 感化。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如:薰染(感化,薰陶习染);薰修(佛家语。指修行。因用得修身,好比用香薰衣服,故名)(4) 烧灼,熏炙燎薰炉兮炳明烛。——谢惠连《雪赋》。注:“火烟上出也。”薰胥以刑。——《汉书·叙传》。注:“谓相薰蒸。”(5) 又如:薰戒(焚香斋戒);薰灼(用烟、火熏烤);薰心(心受熏灼。常形容愁苦)(6) 用香物涂身 。如:薰沐(以香料涂身而沐浴。表示恭敬洁净)形容词(1) 和暖,温和蕙风如薰。——左思《魏都赋》。注:“风至之貌也。”(2) 又如:薰风(柔和的风。指夏季的南风);薰薰(和煦的样子)(3) 温和的样子薰然慈仁。——《庄子·天下》。释义:“温和貌。”(4) 又如:薰然(温和的样子;和顺的样子)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