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26、云从龙,风从虎: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27、如虎之室: 到虎穴看到老虎。
- 28、二虎相斗: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 29、二虎相争:形容力量强大的双方在互相搏斗
- 30、皮老虎: 皮老虎也叫抽气式马桶疏通器,是一种靠气压疏通下水管道的工具。
- 31、五虎断魂:梦幻西游中的一种兵器,出如虎奔,刺如虎爪,扫如虎尾,锁如虎噬,声如虎啸。
- 32、出山虎: 又名入地金牛,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肿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疮痈瘰疬,烫伤。
- 33、调虎离山计: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 34、尾火虎: 属火,为虎。
- 35、三人市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
- 36、油老虎: 食用油又因价格接连飙升,被人们冠以“油老虎”。
- 37、羊入虎口: 见“羊落虎口 ”。
- 38、虎方:关于商代的虎方,史籍缺如。
- 39、虎州:金代政区地名
- 40、虎日:虎日,指的是寅日。每隔12天出现一个寅日。
- 41、打马虎:故意用假象或装迷糊糊弄别人,以隐蔽真相。
- 42、羊质虎形: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
- 43、羊入虎口: 见“羊落虎口 ”。
- 44、虎口残生: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名称】虎口残生【拼音】hǔ kǒu cán shēng【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 45、虎方:关于商代的虎方,史籍缺如。
- 46、虎符龙节: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47、虎山独行:在有虎出没的山上一个人走。
- 48、虎质羊皮: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49、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战略》:“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 50、虎州:金代政区地名
- 拼音hǔ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虎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