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501、季虎: 1.指东汉贾彪。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时称贾氏三虎。因彪最幼,故称季虎。在兄弟中名望最高,与同郡荀氏八龙中名望最高的荀爽齐名。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 502、刘基象虎: 《象虎》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 503、鼠技虎名: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比喻才能有限。
  • 504、饥虎不可为邻: 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
  • 505、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506、豁虎跳:用以形容欢跃。
  • 507、养虎自遗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 508、养虎为患:比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 509、养虎留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 510、养虎贻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 511、养虎遗患: 养虎遗患yǎnghǔ-yíhuàn (1) 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英 Rear a tiger is to court calamity;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
  • 512、画虎刻鹄: 《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 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 513、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 514、画虎类犬: 画虎类犬huà hǔ lèi quǎn (1) 没有画虎的本领,结果把虎画成了狗 英 try to draw a tiger and end up with the likeness of a dog—make a poor imitation (2) 比喻理想太高,终无所成,反留下笑柄 英 attempting more than one has ability for
  • 515、纸糊老虎: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赫一交。” 闲人闪开,~来了。(清·沈起凤《伏虎韬》第四折)
  • 516、唬虎:吓唬。
  • 517、黑虎:黑毛虎。指脸色变得阴沉严肃。 体魄黑而健壮貌。
  • 518、苛政猛于虎: 谓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比猛虎还要凶残。据《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时,遇一妇人在墓旁痛哭。问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于虎。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
  • 519、虾虎: 1.土附的别名。 2.江苏省宜兴市的别称。
  • 520、龟虎: 龟印和虎符。借指官位。
  • 521、风虎: 1.古人谓虎啸生风,故以"风虎"指相互感应或关联的事物。
  • 522、分虎: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
  • 523、地老虎: 地老虎dìlǎohǔ (1) 见“切根虫” 英 cutworm
  • 524、石虎: 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2.似虎的石头。
  • 525、大小虎:指广东南部珠江口的大虎山和小虎山。两山相峙如门﹐称虎门﹐为海防要塞。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