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526、打虎:猜谜。
- 527、打死虎:打死老虎 dǎ sǐlǎohǔ 比喻打击已失威势或已失败的人。
- 528、打死老虎: 打死老虎dǎ sǐlǎohǔ (1) 比喻打击已失威势或已失败的人 英 belabor the slain tiger
- 529、沈虎: 传说中的鱼名。
- 530、参虎:即参星。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故称。
- 531、暴虎: 1.空手和老虎搏斗。 2.凶猛的老虎。
- 532、蚌虎:虫名。地鳖的别称。
- 533、白面虎:喻指凶狠如虎的人。
- 534、八虎: 指明武宗时刘瑾、马永成等八宦官。
- 535、扒山虎: 1.山行便轿。 2.即爬山虎。一种附岩石或墙蔓生的植物。
- 536、艾虎:艾虎 哺乳动物,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
- 537、黑虎跳: 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舞弊行为,由枪手代做墨卷。
- 538、海虎绒: 即长毛绒。割绒毛织物。用两种经纱(毛经纱和地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地经纱(多用麻或棉线)和纬纱(多用棉线)交织成地布,而毛经纱在地布上构成9-11毫米的毛绒。
- 539、官虎吏狼: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 540、贾虎荀龙: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字伟节)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东汉荀淑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刘孝标注引《逸士传》。后世因以"贾虎荀龙"称文武全才的人。
- 541、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 542、风虎云龙: 1.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 543、分虎节: 1.亦作"分虎节"。 2.分虎。
- 544、分虎竹: 1.亦作"分虎节"。 2.分虎。
- 545、放虎自卫: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 546、恶虎不食子:比喻不伤害亲近的人。
- 547、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diàohǔlíshān (1)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冈。比喻诱敌离原来的地方,以便于乘机行事 英 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fig) lure the enemy away from his base
- 548、白虎车:仙人所乘之车。
- 549、白虎阵:古战阵名。
- 550、白虎樽:古代用以奖劝直言者的一种盖上有白虎图像的酒器。
- 拼音hǔ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虎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