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551、白虎王:汉魏南北朝时对汉荆州刺史王子香的敬称。
  • 552、虎喙: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
  • 553、虎窟龙潭: 1.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 554、虎牢: 1.古邑名。春秋时属郑国﹐旧城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汉初于此置成皋县。
  • 555、虎势: 虎势hǔshì (1) 〈方〉形容壮实 例 那人虎背熊腰,真虎势 英 robust;of blocky build
  • 556、虎箓: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
  • 557、虎威: 虎威hǔwēi (1) 指武将的威风 英 general's power and prestige;fear-inspiring prowess
  • 558、虎掷龙拿: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 559、虎爪: 1.虎之爪;虎爪形。 2.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 560、虎崽: 虎崽hǔzǎi (1) 幼小的虎 英 tigerling
  • 561、虎眼: 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 2.荔枝的一种。 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 562、虎跳峡: 虎跳峡Hǔtiào Xiá (1) 我国最深的狭谷之一。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长江上游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号称“长江第一湾”。峡谷长16公里,中间江流宽仅30—60米。为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 英 Hutiao Gorge
  • 563、虎略:克敌制胜的军事策略。
  • 564、虎狼之势: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 565、虎狼心: 喻指贪残暴虐之心。
  • 566、虎狼: 虎狼hǔláng (1) 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英 bandit
  • 567、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 568、虎骨: 虎骨hǔgǔ (1) 为猫科动物虎( Panthera tigyis )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英 tiger bone
  • 569、虎负嵎: 1.虎背靠山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赵岐注:"撄,迫也。虎依陬而怒,无敢迫近者也。"后以喻人凭险顽抗。
  • 570、虎舅:猫的别名。
  • 571、虎女:对女子的美称。谓女子杰出﹐有英武之气。
  • 572、虎韬: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
  • 573、虎视鹰瞵: 虎视鹰瞵hǔshì-yīnglín (1) 像老虎和老鹰要扑食那样,贪婪、凶残地盯着 英 strong powers are waiting all sides
  • 574、虎头牌:犹虎符。刻有虎头形的牌子。清代衙门前所挂绘有虎头形的木牌。用以表示官府的威严。亦指一般绘有虎头形的牌子。 旧时官府捉拿罪犯的凭证。
  • 575、虎穴得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