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576、虎穴: 虎穴hǔxué (1) 老虎洞,喻危险之地 例 虎穴追踪 英 tiger’s den
  • 577、虎蟹:蟹的一种。壳上有像虎的斑纹。
  • 578、虎戏: 1.华佗五禽戏之一。为强身术之一种。
  • 579、虎文: 1.虎身上的斑纹。 2.汉代武官服。
  • 580、虎子狼孙: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 581、虎头公:虾的别名。
  • 582、虎阚:意思是虎怒视貌。
  • 583、虎拜: 1.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时人。因平定淮夷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
  • 584、虎卜:卜法之一。
  • 585、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586、虎据龙蟠: 虎据龙蟠hǔ jù lóng pán (1)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通常指帝都而言。亦专指南京 英 a forbidding strategic point
  • 587、虎路: 1.即虎落。
  • 588、虎士: 1.谓勇猛如虎之战士。周代虎贲氏下有虎士。
  • 589、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 590、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 591、虎跃:猛虎腾跃。比喻人得时奋起。
  • 592、虎溪: 1.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 593、虎书: 1.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 594、虎脊: 1.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
  • 595、虎蛟:鱼名。鱼身蛇尾形。
  • 596、虎斗龙争: 比喻双方势均力敌,斗争或竞赛激烈。
  • 597、虎圈: 养虎之所。
  • 598、虎旗:绘有虎形的旗帜。古代军中所用。
  • 599、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寶之﹐永以为训。"
  • 600、虎口余生: 虎口余生hǔkǒu-yúshēng (1) 从老虎嘴边逃出性命。比喻经历大危险侥幸不死 例 况我本是虎口余生,诸事久已看破。——清·李汝珍《镜花缘》 英 survive a disaster;have a narrow escape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