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126、金虎:是哺乳纲食肉目下猫科豹属的动物。
  • 127、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jiǔ niú ér hǔ zhī lì (1) 九头牛与两只虎的力气的相加。比喻其力大不可当 英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mighty force
  • 128、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词语解释⒈  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
  • 129、虎将: 虎将hǔjiàng (1) 勇将。勇猛的人 英 tiger-like general;brave general
  • 130、虎虎有生气: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 131、虎冠之吏:指凶狠残暴的官吏,虽穿衣戴帽却凶残如虎。
  • 132、虎而冠者:意思是穿衣戴帽的老虎。比喻凶残如虎之人。出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 133、虎毒不食儿:  见“虎毒不吃儿 ”。
  • 134、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hǔtóu-shéwěi (1) 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 例 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著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元曲选·李逵负荆》 英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 (2)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例 抒情作品中的思想性往往虎头蛇尾 英 top-heavy;fine start and poor finish
  • 135、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词语解释⒈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蛟龙腾跃,则云彩出现。比喻英雄人物顺时而现,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 136、虎门之战: 词语解释⒈  鸦片战争中战斗之一。1841年2月,英军进攻虎门,清军提督关天培率部固守各炮台,总督琦善不发援兵,守军寡不敌众。关天培在靖远炮台与守台官兵壮烈战死。虎门失陷,英军进逼广州。
  • 137、虎生生: 虎生生hǔshēngshēng (1) 形容威武而有生气 例 虎生生的大眼睛 例 他看着这群虎生生的新工人,感到十分高兴 英 vigorous and lively
  • 138、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词语解释⒈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 139、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 词语解释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⒈  谓外表易画,骨相难描。比喻人心难测。引证解释⒈  谓外表易画,骨相难描。比喻人心难测。引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你知道我是甚么人?便好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蔡郎 当初临别之时,可不道来:若有寸进,即便回来。如今年荒亲死,一竟不归,你知他心腹事如何?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今日 薛婆 本是箇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 三巧儿 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140、画虎画皮难画骨:1.画老虎时画它的外表容易,可要将老虎的气势画出来却很难。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难。
  • 141、画虎不成反类犬: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142、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 143、画虎: 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画虎类狗”的缩语。
  • 144、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 词语解释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huà lóng huà hǔ nán huà gǔ,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⒈  同“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引证解释⒈  同“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引《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正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 听了,心中火起,便駡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廝倒来我面前,又説 海闍黎 许多事,説得个没巴鼻。眼见得那廝慌了,便先来説破,使个见识。’”
  • 145、获虎之夜: 词语解释⒈  话剧剧本。田汉作于1922年。猎户魏福生将女儿莲姑许配陈家,禁止她与恋人黄大傻来往。某晚黄上山遥望莲姑家灯光,误踏打虎机关,猎户以为获虎,结果将受伤的大傻抬至魏家。莲姑抱大傻痛哭,遭父毒打。黄肝肠寸断,遂以猎刀自杀。
  • 146、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词语解释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hǔ láng dāng lù,bù zhì hú lí ]⒈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引证解释⒈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引《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战略》:“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 147、大贤虎变: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 148、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词语解释⒈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149、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词语解释⒈  形容由于取得了胜利而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
  • 150、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词语解释⒈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