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虺的词语

  • 1、为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2、蟠虺: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 3、轵虺:两头的土虺蛇。
  • 4、蛰虺:潜伏的毒蛇。
  • 5、玉虺: 大蛇。
  • 6、雄虺: 1.古代传说中的大毒蛇。 2.喻指大奸佞。
  • 7、熊虺: 1.指生男或生女。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2.古代传说中一种生于南方的九首怪蛇。
  • 8、王虺:大蛇。
  • 9、土虺: 见“土虺蛇 ”。
  • 10、水虺: 水蛇之类动物。
  • 11、蛇虺: 泛指蛇类。亦用以比喻凶残狠毒的人。 指生女之兆。参见:占虺 、“虺蛇 、
  • 12、蟒虺:泛指蛇类。
  • 13、两头虺: 即两头蛇。
  • 14、饥虺: 谓又饿又病。
  • 15、毒虺: 1.毒蛇;毒虫。 2.指水虺。蛇之一种。传说水虺五百年为蛟。
  • 16、养虺成蛇:虺:小蛇。比喻纵容敌人,任其强大,将造成对自己的严重威胁。
  • 17、土虺蛇: 亦称“土骨蛇”。
  • 18、蟠虺纹: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 春秋 战国 时期。
  • 19、虺穨: 犹虺隤。
  • 20、虺頽: 1.亦作"虺颓"。 2.犹虺隤。
  • 21、虺虫: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龙的一种,以爬虫类的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
  • 22、虺皮:蛇皮。
  • 23、虺易: 1.蜥蜴。易﹐"蜴"的古字。
  • 24、虺蜥: 1.蜥蜴。
  • 25、虺蹊:毒蛇藏身的小路。
  • 拼音huǐ,huī
  • 注音ㄏㄨㄟˇ,ㄏㄨ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QJI
  • 五行

基本释义

huǐ名词(1) (形声。从虫,兀(wù)声。本义:蜥蜴)(2) 同本义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毉。”为虺弗摧。——《国语·吴语》(3) 又如:虺易(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虺蜥(蜥蜴)(4)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虺,蝰地。——《广雅》雄虺九首。——《楚辞·天问》王虺骞只。——《楚辞·大招》(5) 又如:虺豺(泛指毒蛇猛兽);虺蛇(毒蛇。亦喻恶人);虺民(毒蛇似的人);虺螫(毒蛇咬);虺蛇入梦(生女的徵兆);虺皮(蛇皮)(6) 另见huīhuī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