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蛇的词语

  • 76、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 77、灵蛇之珠,荆山之玉: 词语解释⒈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78、金蛇:亦作'金虵'。 金制的蛇。蛇类之一种。体色金黄﹐故称。 比喻雷电之光。
  • 79、呼蛇容易遣蛇难: 1.比喻恶人进门,不易打发。
  • 80、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hǔtóu-shéwěi (1) 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 例 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著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元曲选·李逵负荆》 英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 (2)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例 抒情作品中的思想性往往虎头蛇尾 英 top-heavy;fine start and poor finish
  • 81、画蛇着足: 见“画蛇添足 ”。
  • 82、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 83、白蛇传:戏曲传统剧目。叙蛇仙白娘子(白素贞)与许仙结为夫妻,法海和尚几次从中破坏,最后白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故事,宋代已在民间略具雏形,明代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载《警世通言》)已与今本基本相同,明清有传奇剧本《雷峰塔》,弹词有《义妖传》。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整理本多表现反封建的主题思想。
  • 84、素蛇:白蛇。特指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白帝子。
  • 85、四脚蛇:蜥蜴的俗称。
  • 86、水蛇: 生活于水中的蛇。
  • 87、神蛇: 1.亦作"神虵"。 2.具有灵性的蛇。古代神话﹑传说认为蛇有灵性,能自身断而复续,且能兴云致雨,故以神称之。
  • 88、青蛇: 1.亦作"青虵"。 2.青色的蛇。 3.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 89、蟒蛇: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
  • 90、緑蛇: 1.亦作"緑虵"。 2.绿色的蛇。传说中有一种灵蛇为绿色。汉末甄后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不伤人。后每梳妆,蛇则盘结为髻形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见《说郛》卷三一引《采兰杂志》。 3.古代传说中的骏马名。
  • 91、惊蛇:喻笔墨飞舞。
  • 92、海蛇: 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93、斗蛇: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
  • 94、石蛇: 1.修堰时用若干竹笼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称。 2.一种化石。
  • 95、丹蛇: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 96、长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 泛指大蛇。 喻指贪残凶暴者。参见“封豕长蛇”。 古杂戏的一种。 指长江。
  • 97、白蛇:亦作'白虵'。白色的蛇。 剑名。
  • 98、龙蛇火: 指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春秋·晋·介子推于寒食禁火。
  • 99、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亦作:龙蛇飞舞
  • 100、龙蛇歌: 古歌名。
  • 拼音shé,yí
  • 注音ㄕㄜˊ,ㄧ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PXN
  • 五行

基本释义

shé名词(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2) 同本义蛇,它或从虫。——《说文》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4) 象征国君、君子等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形容词(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2) 另见yíyí(1) ——见“委蛇”(wēiyí)(2) 另见sh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