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褰的词语

  • 1、连褰: 亦作“连褰”。 行走艰难貌。语本《易•蹇》:“往蹇来连。” 引申指遭遇坎坷。
  • 2、褰褰:飘举貌。
  • 3、褰举: 1.高举貌。 2.高飞貌。
  • 4、褰树:即骞树。一名药王。道教相传为月中树名。褰,通"骞"。
  • 5、褰帏:亦作'褰帏'。 撩起帷幔。 后因以'褰帏'为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
  • 6、褰帷:亦作'褰帏'。撩起帷幔。 后因以'褰帷'为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
  • 7、褰裳: 1.撩起下裳。 2.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南朝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墨子诸生褰裳救楚,鲁连隐士高论却秦,况乎谬蒙知己,宁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
  • 8、褰帷露冕:意思是撩起帷帐,露出帽子,形容恩宠。
  • 9、褰裳躩步: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后以之代指从军。
  • 10、继褰:谓接济缩减。
  • 11、褰鼻蛇: 1.白花蛇的别名。
  • 12、鼻褰:蛇名。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PFJE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形声。从衣,寒省声。本义:套裤) 同本义褰,绔也。——《说文》征褰与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振养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学并序》动词(1) 撩起褰,褰衣。——《广韵》暑无褰裳。——《礼记·曲礼上》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后汉书·崔骃传》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诗·郑风·褰裳》揽辔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2)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远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3) 散开自非烟褰雨霁,不辨此远山矣。——《水经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