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讥的词语

  • 76、诃讥:诃责讥讽。
  • 77、诟讥: 1.诟骂﹑讥讽。
  • 78、负讥:受到讥刺。
  • 79、负俗之讥: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 80、讥讽: 讥讽jīfěng (1) 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挖苦、指摘或嘲笑言行 英 ridicule;mock;quip;satirize (2) 以轻蔑或憎恶口气尖刻嘲笑或指责 例 充满责备性讥讽的讲话 英 sarcasm (3) 亦称“嘲讽”
  • 81、讽讥: 1.讽谏。
  • 82、讥忿:讥讽怨怒。
  • 83、讥诽:讥刺诽谤。
  • 84、诽讥:毁谤讥刺。
  • 85、讥防:稽查防范。
  • 86、讥短:非议指摘。
  • 87、讥吊:讥讽﹑凭吊。
  • 88、讥诋:讥刺诋毁。
  • 89、诋讥:诋毁讥讽。
  • 90、答讥:答礼,指回礼;还礼。语出《史记·孝文本纪》:“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就以夏答礼而尚赤。”
  • 91、讥刺: 讥刺jīcì (1) 嘲笑讽刺 例 用讥刺他们邻国的方法使社会活跃起来 英 thrust;ridicule;satirize;mock;quip
  • 92、刺讥:亦作'刺几'。犹言讥刺。
  • 93、反脣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清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义》:“於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脣相讥也。”亦作“反唇相讥 ”。 巴金 《秋》一:“‘三妹,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嫁给 枚 表弟,’ 觉民 反唇相讥地说。”《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姑娘听出话里带刺,并没反唇相讥。”参见“反脣 ”、“ 反脣相稽 ”。
  • 94、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fǎnchún-xiāngjī (1) 唇:唇舌,代指言语;讥:讥讽。反过来讥讽对方 例 他反唇相讥地说:“你不能指望每月出十三元的薪饷就能买到所有的基本道德。” 英 retort;answer back sarcastically;retaliate;bicker with each other;jump down sb.'s throat
  • 95、讥揣:谓猜度他人并加以讥评。
  • 96、讥斥:讥刺斥责。
  • 97、讥谗:讥议和谗谤。
  • 98、忧谗畏讥:担忧被谗言中伤。
  • 99、谗讥: 1.谗毁非议。
  • 100、讥察: 1.稽察盘查。 2.督察。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MN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幾(jì)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2) 同本义讥,诽也。——《说文》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于人为可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孰能讥之乎?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3) 又如:讥呵(责问,责难);讥毁(非议诋毁);讥望(责怪)(4) 讽刺;讥笑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孔稚圭《北山移文》(5) 又如:讥讪(讥刺讪笑);讥言(讥讽的言论);讥弄(讥笑嘲弄);讥鄙(讥笑鄙视)(6) 进谏;规劝讥,谏也。——《广雅》殷有惑妇,何所讥?——《楚辞·天问》(7) 又如:讥谏(劝谏);讥绳(劝谏和纠正)(8) 查问讥,问也。——《广雅》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关讥而不征。——《孟子》。注:“察也”关执禁以讥。——《礼记·王制》。注:“呵察也”几(讥)其出入。——《周礼·宫正》(9) 又如:讥而不征(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讥察使(官名。掌查究奸伪);讥视(稽察);讥查(盘问检查);讥问(讥问)名词非难,指责的话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