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讨的词语
- 26、公讨:公开揭露声讨。
- 27、恶讨:强行索讨。
- 28、追讨:追赶讨伐;追击。 犹追寻,追索,催讨。
- 29、东征西讨:谓四处征伐。
- 30、电讨:比喻以强兵讨伐。
- 31、出讨:出外讨伐。
- 32、参讨:犹探讨。
- 33、伯讨:谓方伯讨伐有罪的诸侯。
- 34、诛凶讨逆:诛:杀死;逆:叛逆。讨伐消灭作恶叛乱的人。
- 35、穷波讨源:亦作'讨原'。 探本溯源。
- 36、邀功讨好: 指为得到好感或讨人喜欢而去迎合某人。
- 37、出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 38、自讨没趣: 谓自己招致窘迫难堪。
- 39、自讨苦吃: 自讨苦吃zìtǎokǔchī (1) 自寻烦恼;自找困难 例 要求增加定额,到时候完不成,还不是自讨苦吃。——古立高《初恋》 英 ask for trouble;bring trouble upon oneself
- 40、诛暴讨逆: 诛暴讨逆zhūbào-tǎonì (1) 诛杀暴徒,讨伐逆贼叛将 英 wipe out the evil
- 41、沿流讨源: 犹沿波讨源。
- 42、沿波讨源: 谓循其流以求其源。喻深究事物之本末。语出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 43、寻源讨本:穷本溯源。
- 44、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
- 45、东讨西征:谓四处征伐。
- 46、讨閲: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 祖孝徵 、 魏收 、 阳休之 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劭 问之。” 唐韦表微 《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 宋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
- 47、讨説:犹讨论。唐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故学者终日讨説答问,呻吟习復,应对进退,掬溜播洒,则罢惫而废乱,故有‘息焉游焉’之説。”一本作“ 讨论 ”。参见“讨论 ”。
- 48、讨来思: 西域古地名。
- 49、讨逆除暴:讨:征伐。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
- 50、讨讨讁: 谓寻究其过失而谴责之。
- 拼音tǎo
- 注音ㄊㄠˇ
- 笔划5
- 繁体討
- 五笔YFY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2) 同本义讨,治也。——《说文》讨,诛也。——《玉篇》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楚人讨 陈叛。——《左传·襄公五年》(3) 讨伐;诛戮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4)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征讨叛逆或盗贼);讨乱(征伐乱事);讨荡(征讨扫荡)(5) 探究世叔讨论之。——《论语》(6) 又如:讨实(摸清;落实);讨究(探讨研究事物的道理);讨索(研讨探索)(7) 索取何辱讨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8) 又如:讨针线(讨零花钱;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讨彩头(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讨春(寻春,探春;旧时称卜卦算命)(9) 乞求 。如:讨分上(讨人情;讲情面);讨火(借火);乞讨(向人要钱要饭等)(10) 得到利益或利润 。如:讨彩(博得喝采);讨乖(博取乖顺的好感);讨野火(占别人便宜)(11) 诛杀讨,诛也。——《玉篇》是儿小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柳宗元《童区寄传》(12) 娶 。如:讨亲(娶亲);讨老婆(13) 招致 。如:讨口牙(惹口舌);讨气(惹祸;令人厌烦);讨人怜;讨人厌;讨厌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