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讬的词语

  • 1、贋讬:谓假借他人名义。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五行》:“ 唐褚遂良 尝奉勅写一百本,至 李筌 始贋託 轩后 以欺人。” 清何琇 《樵香小记·五言诗》:“惟 张守节 《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 虞姬 诗,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晓,即曰 陆贾 贋託, 贾 亦 虞姬 同时人也,岂 守节 所见之本,后来又有所窜入歟?”
  • 2、自讬:亦作“自托 ”。自己有所依托。
  • 3、谆讬:恳切相托。
  • 4、嘱讬:吩咐、托付。
  • 5、志讬:犹寄兴。
  • 6、止讬:寄居。
  • 7、支讬: 亦作“支讬”。
  • 8、造讬:编造托词。
  • 9、远讬:犹远适。谓寄身远方。
  • 10、寓讬:寄托。
  • 11、引讬:犹寄托。
  • 12、倚讬:亦作“倚托 ”。依靠;仗恃。
  • 13、遗讬:指帝王临终前的嘱托。
  • 14、依讬:1.亦作“依托 ”。 伪仛;假托。《汉书·艺文志》:“《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託也。”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虎口馀生记》:“且 光绪 丁丑上距甲申已二百三十四年,何以朱墨如新,必依託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关于他的先人之所以移居到 碎叶 的经过,在三十五年前, 陈寅恪 发表过《李太白氏旅之疑问》……认为是完全出于‘依托’。”2.倚傍;依靠。《后汉书·丁鸿传》:“依託权门,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诛。” 唐杜荀鹤 《乱后旅中遇友人》诗:“莫因乱世轻依託,须学前贤隐姓名。” 明瞿佑 《剪灯新话·翠翠传》:“妾病必不起,乞埋骨兄侧,黄泉之下,庶有依託。” 峻青 《东去列车》二:“她觉得似乎失去了一点什么依托,常常感到空虚。”
  • 15、谒讬:投见求托。
  • 16、阳讬:犹借口。
  • 17、央讬:亦作“央托 ”。 央求;请托。
  • 18、赝讬:谓假借他人名义。
  • 19、偃讬:谓依托以安身。
  • 20、穴讬:寄身于洞内。
  • 21、兴讬:寄兴寓意。
  • 22、诿讬:委托;付托。
  • 23、伪讬:1.亦作“偽托”。 2.指虚构。
  • 24、委讬:1.亦作“委托 ”。 将自己的事务嘱托他人代为处理。《北齐书·武成帝纪》:“ 孝昭 幸 晋阳 ,帝以懿亲居守 鄴 ,政事咸见委託。” 唐可止 《雪十二韵》:“道路依凭马,朝昏委託鸡。”《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赞》:“奢淫自纵,谓有 泰山 之安;委託非人,坐受 平阳 之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 梅佐贤 受了 徐义德 的委托,特地选择了闹市中这个幽静的所在来和他商议。”2.交结,结纳。《北齐书·贺拔允传》:“ 魏武帝 之猜忌 高祖 也,以 允 弟 岳 深相委託,潜使来往。”3.犹依托,依靠。《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下韞藏百寳,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託,生死无憾。”
  • 25、挽讬:请求。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TAN

基本释义